鸳鸯蝴蝶派|张恨水

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原名张心远,安徽安庆潜山市人。他是中国章回小说家,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 1911年,张恨水开始发表作品;1924年,张恨水凭借九十万言的章回小说《春明外史》一举成名;此后,长篇小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的问世让张恨水的声望达到顶峰。张恨水作品上承章回小说,下启通俗小说,雅俗共赏,对旧章回小说进行了革新,促进了新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交融。 1967年,张恨水在北京逝世,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作家简介

一、梦幻情绪
张恨水小说中特有的“ 现代性因素”,主要表现在主人公的精神气质上,即他们的较为弱质的心理结构、 精神状态所体现出来的无奈的伤感情绪。因为,主人公的这种伤感气质从本质上说,可以看作是种时代情绪、 时代意识、 公共情感。 在张恨水的小说中,这种“悲伤”“哭泣” 则变成了渗透在文本中的某种审美的伤感情怀,被充分“ 诗意化” 了。这种无奈的伤感的时代情绪,不是作为文本“构成” 而存在,而是作了某种虚幻化处理。张恨水小说中的许多人物身上都较好的体现了这种“ 梦幻” 品质。他们大都属于同一种精神类型,普遍的情感丰富,富有才学,是富有感伤魅力的“ 才子” 或“ 才女”,属于多愁善感并带有轻微的神经异类色彩,多愁多病,大都患有“ 肺结核” 病、 忧郁症之类。情感文弱,体质纤弱,他们的个人努力最终无法融于时代之中。孤独、 伤感、忧郁、 无可奈何,充满了幽怨感叹之情。 但是,他们的个体精神品质却由此赋予了某种明显的“ 梦幻色彩” 和浓厚的“浪漫的感伤主义” 氛围,对当时的读者而言,他们更认同的却是幻想中的“具有安全意义的现实幻影的” 浪漫之思,在无边的压抑中寻求暂时的“ 梦幻” 解脱。 所以,张恨水小说的“ 浪漫的感伤主义”,既是时代情绪的生动体现,也是小说自身的魅力所在。
二、欲望叙事
这类主题不仅从张恨水作品中对琐事的描写中表现出来,同时也从当时的男女恋爱方式上体现出来。在他诸多的言情小说中,都写到母亲变相卖女儿的情节。张恨水小说中的许多女主人公从社会价值层面说,大都是“ 时代女性”。张恨水笔下的“ 时代女性” 带有更多的世俗价值倾向,更真实,更具有普泛性,因而也更具有代表性。她们是一种时代价值、公众欲望的体现:金钱对爱情的背叛。这种金钱对爱情的背叛主题,在张恨水小说中得到了深刻的表现。实际上,在这种小说模式中恰恰蕴含了当时的某种社会性的普遍价值趋向和文化心理,在这些看似雷同、 司空见惯的故事中,表现了生长于当时文化中的“ 某种无意识的或被压抑了的需要,或者明显的和象征的形式表现他们必须表现然而却不能公开面对的潜在动机” 。 张恨水笔下的爱情,是植根于世俗烟火中的普通男女的爱情,是一种凡俗人生的爱情故事。她们毫不掩饰对金钱的追求,表现了一种经济支配下的爱情观。 张恨水已经将中国文学中的浪漫爱情故事,进行了富有时代感的改写,将男女爱情的神圣乌托邦还原成了现代世俗的伦理观。 张恨水笔下的女性形象,已经具有了某种明显的现代世俗价值观念,她们在金钱和爱情上的选择,代表了一种市民文化的选择。
三、正义主题
在张恨水小说中,普通市民的正义“ 幻想”,主要表现为他的小说的“谴责性” 主题和“ 侠义” 主题。 “谴责性” 主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某种“黑幕” 性质,以满足当时普通市民的某种对于上流社会的“怨恨” 情绪—一 种被压抑了的政治欲望,和潜在的不满与 当时的政治而产生的对于社会正义的幻想性满足。这些社会“黑幕” 之所以 能引起普通市民的广泛关注和兴趣,除了“ 黑幕” 自身具有某种刺激性之外,更重要的是满足了普通市民的某种被压抑的潜在的正义欲望。 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无法实现的正义原则,在这里得到了某种替代性补偿。除了表现在这类“ 谴责性” 描写之外,还表现在张恨水小说中的“侠义” 成分。在情节的“侠义” 故事的外表下,仍然表现的是社会话题,是当时社会正义愿望的某种曲折的表现形式。因此,它们仍旧是“正义” 主题小说。 这类小说更多体现的是一种“侠义情操”、 “侠义情怀”,一种锄强扶弱、 行侠仗义、打抱不平的精神。其实,张恨水对“侠义” 小说的正义期盼主题有自己的认识。下层阶级无冤可伸,就托诸这幻想的武侠人物,来解除胸中的苦闷。“言情” 和“侠义” 都与当时都市大众的社会问题相关联。张恨水的四十年代创作的大量的“暴露” 小说, 所表达的同样是民间“正义” 主题。但是,是正义的另一个侧面,对贪官污吏、 道德败坏的指责、 批判。


作家精选作品:


查看更多>>
上一篇:当代散文家|刘成章 下一篇:当代文学代表|铁凝
分享到:
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