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邦彥(一○八○~一一三三),字朝美,河間(今屬河北)人。徽宗崇寧四年(一一○五)進士,授青州教授。歷睦親西宅宗子正,提舉河東學事,除太學博士,改國子司業。宣和初,遷左司員外郎使遼,還爲集英殿修撰,知易州。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知冀州。高宗建炎間歷知東平、江州、建康,改淮南江浙荆湖等路制置發運使。紹興元年(一一三一),入爲兵部尚書兼侍讀。二年,除簽書樞密院兼參知政事。三年,卒,年五十四(《宋名臣言行錄別集上》卷一)。有《瀛海殘編》十卷,已佚。事見《誠齋集》卷一二四《樞密兼參知政事權公墓誌銘》,《宋史》卷三九六有傳。今錄詩四首。
鄭瑴(一○八○~一一二九),字致剛,建州(今福建建甌)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進士,除安陸教官,權信陽縣尉,監南康軍酒稅,入爲御史臺主簿。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監察御史。二年,遷司諫。三年,除簽書樞密院事卒,年五十。謚忠穆(《鶴山大全集》卷六一《跋鄭公忠穆公家問遺事》)。有《建炎復辟紀》一卷。事見《龜山集》卷三七《樞密鄭公墓誌銘》,《宋史》卷三九九有傳。
王履(一○八○~一一二七),字坦翁,開封(今屬河南)人。哲宗元符二年(一○九九),以父蔭爲三班奉職,以元祐黨籍罷。徽宗政和初復爲提舉北京恩冀州黄河堤埽勾當公事。五年(一一一五),受高陽關路安撫都總管吳玠辟,充本司準備勾當公事。宣和二年(一一二○),因上書極諫勒停。五年,監西左藏庫。欽宗靖康元年八月,以武翼大夫充使金山西軍前使,同年十一月,與李若水等再使軍前,議論不屈,與李若水同日被害,年四十八。事見《三朝北盟公編》卷八二。
黄友(一○八○~一一二六),字龍友,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年十五入太學,後投筆西游,入邊帥劉法幕。因作哀高永年詩,免試登徽宗崇寧五年(一一○六)進士第,調永嘉、瑞安二縣主簿,攝華陰令。參與平方臘之役,事後攝婺州兵曹,通判檀州。欽宗靖康元年,爲制置司參謀官同種師中解太原圍,兵敗遇害,年四十七。事見明弘治《溫州府志》卷一一、一三,《宋史》卷四五二有傳。今錄詩二首。
韓駒(一○八○~一一三五),字子蒼,蜀仙井監(今四川仁壽)人。早年從蘇轍學。徽宗政和初以獻賦召試舍人院,賜進士出身,除秘書省正字。旋因曾爲蘇氏學,謫監蒲城市易務,遷知分寧縣。召爲著作郎。宣和五年(一一二三),除秘書少監。六年,遷中書舍人兼修國史,擢權直學士院。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由知應天府移知黄州,尋又因蘇氏學提舉江州太平觀。高宗即位,知江州。紹興五年卒於撫州,年五十六(明弘治《撫州府志》卷二四)。蘇轍稱其詩如儲光羲,呂本中亦引之入江西詩派。有《陵陽集》四卷傳世。《宋史》卷四四五有傳。 韓駒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爲底本。校以蕭山王氏十萬卷樓舊藏抄本(簡稱王本,今藏南京圖書館),清宣統二年沈曾植仿宋刊本(簡稱沈本)。新輯集外詩編爲第五卷。
鄭庭芬,字國華,莆田(今屬福建)人。徽宗大觀三年(一一○九)進士。宣和元年(一一一九),以辟雍博士參詳貢舉(《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之二)。四年,提舉潼川府路常平(同上書食貨五三之一八)。六年,提舉荆湖北路常平(同上書食貨二○之一四)。卒於成都路轉運使任。有《覆瓿集》二十卷(《莆陽比事》卷三),已佚。《莆陽文獻列傳》卷二二有傳。今錄詩三首。
史祖道,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徽宗大觀三年(一一○九)進士(清嘉慶《眉州屬志》卷一○)。
錢紳,字伸仲,無錫(今屬江蘇)人。徽宗大觀三年(一一○九)進士。曾爲知州,既仕而歸,隱居漆塘山。清康熙《無錫縣志》卷二○有傳。今錄詩四首。
歐陽識,安福(今屬江西)人。徽宗大觀三年(一一○九)進士。事見清乾隆《安福縣志》卷八。
陳大任,徽宗大觀三年(一一○九)進士(明隆慶《臨江府志》卷一○)。
馬永卿,字大年,自號懶真子,揚州(今屬江蘇)人。徽宗大觀三年(一一○九)進士。自亳州永城主簿至知達州凡六任,仕宦四十年,官終左朝散大夫。有《懶真子》五卷、《元城語錄解》二卷傳世。事見《鉛書》卷三、卷八。今錄詩四首。
陳經邦,字貴敘,一曰貴新,平陽(今屬浙江)人。經正弟。徽宗大觀三年(一一○九)進士。受業於程頤之門。事見民國《平陽縣志》卷二八、三二。
韓岊,字知剛,閩縣(今屬福建福州)人。兼子。徽宗大觀三年(一一○九)進士。歷知饒州、漳州(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地四謂紹興間仕此)、建州,終朝奉大夫。事見《淳熙三山志》卷二七。
左鄯,臨海(今屬浙江)人。譽弟。寓臨安西湖(《輿地紀勝》卷一二)。今錄詩二首。
張濃(《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一一作穠),隸錢塘樂籍。爲左譽所睠。高宗建炎初爲太傅張俊所納,改姓章。後封郡夫人。事見《玉照新志》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