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譽,字與言,臨海(今屬浙江)人。徽宗大觀三年(一一○九)進士,官終湖州通判(《嘉定赤城志》卷三三)。有《筠翁長短句》(《玉照新志》卷五),已佚。今錄詩四首。
沈汝諧,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徽宗大觀三年(一一○九)進士(清乾隆《杭州府志》卷六七)。今錄詩二首。
吳表臣,字正仲,晚號湛然居士,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徽宗大觀三年(一一○九)進士。官通州司理參軍。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守監察御史(《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三一),遷右正言,知信州(同上書卷三九)。紹興元年(一一三一),召爲司勳員外郎(同上書卷四三),累遷吏部尚書兼侍讀兼資善堂翊善。十二年,以忤秦檜罷。未幾起知婺州。卒年六十七。《宋史》卷三八一有傳。
張迪,德興(今屬江西)人。徽宗大觀三年(一一○九)進士(清道光《德興縣志》卷六)。高宗紹興六年(一一三六)知筠州(清光緒《江西通志》卷一○)。
陳經正,字貴一,平陽(今屬浙江)人。與弟經邦、經德、經郛俱受業二程之門(《伊洛淵源錄》卷一四)。經邦舉徽宗大觀三年(一一○九)進士(清乾坤《平陽縣志》卷一二)。
張宰,常州(今屬江蘇)人。徽宗大觀三年(一一○九)進士(清康熙《常州府志》卷一七)。今錄詩二首。
張郛,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徽宗大觀三年(一一○九)進士(《甬上宋元詩略》卷三)。
王珩,字彥楚,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徽宗大觀三年(一一○九)進士。高宗紹興三年(一一三三)爲宗正少卿(《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一六六)。卒年八十。事見《寶慶四明志》卷八。今錄詩二首。
史徽(?~一一二九),字洵美,一字東美,鹽官(今浙江海寧鹽官鎮)人。徽宗崇寧五年(一一○六)進士。累遷太常博士,進戶部郎官。宣和七年(一一二五)時爲京西路轉運判官(《宋會要輯稿》方域一○之三八)。進右司郎中,引疾致仕。高宗即位,起爲司農少卿。建炎三年,金人進逼,扈駕至江口遇害。事見《咸淳臨安志》卷六六、《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二○。
索逑,徽宗大觀三年(一一○九)任廣南東路轉運判官(清嘉慶《廣東通志》卷一五)。
吳師能,徽宗大觀三年(一一○九)任廣南東路轉運副使(清嘉慶《廣東通志》卷一五)。
范正國,字子儀,吳縣(今江蘇蘇州)個。純仁第五子。以父蔭補承奉郎,知延津縣。靖康之亂,避兵蔡州。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以樞密院幹辦官扈從隆裕太后如洪州。紹興間爲廣南東路轉運判官(《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六之六五、食貨二六之三○)。官終荆湖北路轉運使。秩港,卜居臨川。以疾卒,年六十二。事見《范忠宣公集補編·宋朝請大夫荆湖南漕運使贈中奉大夫子儀公傳》。
釋道震(一○七九~一一六一),俗姓趙,金陵(今江南南京)人。少依覺印英禪師,再謁丹霞淳禪師,先後參海內有名尊宿十七人。初住曹山,後遷廣壽、黄龍。稱黄龍道震禪師,爲南嶽下十四世,泐潭清禪師法嗣。高宗紹興三十一年卒,年八十三。《僧寶正續傳》卷六、《嘉泰普燈錄》卷一○、《五燈會元》卷一八有傳。今錄詩五首。
林大聲(一○七九~一一六一),字谹,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進士。歷荆南府、睦州教授,知婺州武義縣,遷知建昌軍。總領湖廣、京西、江西諸路錢糧,移總領淮南東路軍馬錢糧。高宗紹興十六年(一一四六),以直秘閣爲江南東路轉運副使(《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改江南西路提點刑獄,坐譏謗罷歸。二十六年,起知鎮江。三十一年卒,年八十三。事見《鴻慶居士集》卷三七《左朝請大夫直祕閣林公墓誌銘》。
宇文虛中(一○七九~一一四五),原名黄中,字叔通,別號龍溪老人,華陽(今四川成都)人。徽宗大觀三年(一一○九)進士。政和五年(一一一五),除起居舍人、國史院編修官,六年遷中書舍人,出爲河北河東陝西宣撫使司參謀事。宣和間帥慶陽,尋罷知亳州。宣和末爲翰林學士,多次奉使至金軍營談判。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以祈請使金,被留,後仕金爲翰林學士承旨。紹興十五年,因以蠟書與宋通消息,並謀奪兵仗南奔被察覺,全家被害。年六十七。事見《三朝北盟會編》卷二一四、二一五,《宋史》卷三七一有傳。 宇文虛中詩集已散佚,今從《北窗炙輠錄》《中州集》等書中所錄,輯爲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