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觷(?~一一三八),字柔直,懷安(今福建福州西南)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進士。高宗建炎年間知南劍州(《侯官縣鄉土志》卷四)。紹興元年(一一三一),爲福建路轉運判官(《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四九)。二年,遷尚書考功員外郎(同上書卷五一),又陞左司(同上書卷五五)。四年,以左朝奉郎知岳州(同上書卷八二)。七年,由直寶文閣陞直龍圖閣,自鼎州移知處州(同上書卷一○九)。再知虔州,進秘閣修撰。八年,卒(《莊簡集》卷一八《祭張龍圖柔直文》)。《宋史》卷三七九有傳。
錢伯言(?~一一三八),字遜叔,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勰之。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八月,知杭州,十月,移知鎮江府(《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八、一○)。三年,責澧州居住,再貶永州安置(同上書卷二一)。紹興八年,卒於巖州(同上書卷一二四)。今錄詩七首。
江常(?~一一三八),字少明,泉州惠安(今屬福建)人。徽宗崇寧五年(一一○六)進士(明嘉靖《惠安縣志》卷一二)。宣和間爲侍御史(《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六○)。欽宗靖康元年十二月(一一二七),知福州(《淳熙三山志》卷二二)。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兼福建路兵馬鈐轄(《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一三)。紹興二年(一一三二),有擢給事中之命,諫官劾其貪墨著聞,命遂寢(同上書卷一八、《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之一○)。奉祠歸。八年,卒(《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一二三)。事見明弘治《八閩通志》卷六七。
章誼(一○七八~一一三八),字宜叟,丹陽(今屬江蘇)人(《昭德先生郡齋讀書志》卷五下附志,《宋史》作建州浦城)。徽宗崇寧二年(一一○三)進士(同上書)。補懷州司法參軍,歷漳、台二州教授、杭州通判。遷爲殿中待御史。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除大理寺卿,尋權吏部侍郎,改刑部侍郎,遷樞密都承旨。四年,加龍圖閣學士使金,使還擢刑部尚書,遷戶部尚書。五年,知溫州。六年移平江府。七年,知建康府。七年,知建康府。未幾,提舉亳州明道宮。八年卒,年六十一。謚忠恪。有《忠恪公文集》二十卷(同上書),已佚。《宋史》卷三七九有傳。今錄詩六首。
蘇元老(一○七八~一一二四),字在廷,號九峰,眉山(今屬四川)人。軾從孫。徽宗崇寧五年(一一○六)進士(清嘉慶《四川通志》卷一二二)。調廣都主簿,遷漢川教授,西京國子博士,通判彭州。除國子博士,歷秘書正字、將作少監,比部考功員外郎。出爲成都路轉運副使。宣和六年,因元祐黨禁罷,提點明道宮(《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九之一四),未幾卒,年四十七。有《九峰集》,已佚。《宋史》卷三三九、《宋史新編》卷一一三有傳。今錄詩五首。
鄭州書生,與王寀有交(《宋詩紀事》卷九六引,夷堅志)》。
王寀(一○七八~一一一八),字輔道,號南陔,江州德安(今屬江西)人,韶子。登第,至校書郎。因病迷惑,好神仙道術,徽宗重和元年爲林靈素所陷,下獄棄市,年四十一(《宋會要輯稿》刑法六之二三)。有《南陔集》一卷(《宋史·藝文志》),已佚。《宋史》卷三二八有傳。今錄詩十六首。
盧襄,原名天驥,字駿元。徽宗朝避諱改名襄,字贊元(《天台續集別編》卷二),衢州(今屬浙江)人。徽宗大觀元年(一一○七)進士(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五)。政和末爲兩浙路提點刑獄。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由知江寧府遷江南東路提點刑獄(《宋會要輯稿》食貨七之三八)。欽宗靖康初拜吏部侍郎。因冊立張邦昌事,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奪職,衡州安置(《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七)。有《西征記》一卷。 盧襄詩,以明嘉靖顧氏大石山房刊《顧氏明朝四十家小說·西征記》所錄爲底本,與從他書輯得之詩及斷句,合爲一編。
葉夢得(一○七七~一一四八),字少藴,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後定居吳興弁山,家有石林園,因號石林居士。哲宗紹聖四年(一○九七),除起居郎,二年,遷翰林學士,三年,出知汝州,尋落職,提舉洞霄宮。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起知蔡州,移帥穎昌府。忤楊戩、李彥,提舉鴻慶宮。欽宗靖康元年(一○二六),知杭州(《乾道臨安志》卷三)。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落職,提舉太平觀。二年,爲翰林學士兼侍讀。三年,罷歸湖州(《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一二、一六、一七、一八、二○)。紹興元年(一○三一),起爲江東安撫大使兼知建康府,兼壽春等六州宣撫使,抗擊金兵。十二年冬,移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十四年,請老,提舉洞霄宮。十六年,致仕(同上書卷一四七、一四八、一五二、一五四)。十八年,卒於湖州。葉氏家富藏書,著述繁多,《石林總集》一百卷等,已佚;有《石林居士建康集》(《直齋書錄解題》著錄十卷,今存八卷,系帥建康時詩文)、《石林燕語》、《避暑錄話》、《巖下放言》等傳世。《宋史》卷四四五有傳。 葉夢得詩,以毛晉汲古閣原藏明抄本《石林居士建康集》爲底本,校以鄧邦述校跋清影印抄宋刻本(簡稱影宋本)及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新輯集外詩附於卷末。
李先輔,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徽宗崇寧、大觀間有詩名(《江西詩徵》卷一二)。
馮熙載,字彥爲,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徽宗大觀元年(一一○七)進士(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四)。重和元年(一一一八),由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除兼侍講,遷中大夫、尚書左丞。宣和元年(一一一九),遷中書侍郎;三年,以資政殿學士出知亳州(《宋史》卷二一二)。復召爲中書侍郎(《揮麈後錄》卷四)。後提舉洞霄宮,起知福州,再領宮祠,卒,年四十九。事見《東都事略》卷一○三。
毛友妻,姓氏不詳,其夫應試未第時,曾託詩致意。事見《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六○。
毛友,初名友龍,字達可,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徽宗大觀元年(一一○七)進士(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四)。宣和二年(一一二○),知鎮江(《嘉定鎮江志》卷一五)。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知杭州(《乾道臨安志》卷三)。有《爛柯集》,已佚。事見宋《新安志》卷一○。今錄詩六首。
王寘,字季達,泉州(今屬福建)人。徽宗大觀初入太學。時蔡京當國,寘與同舍生陳朝老上書攻之,坐遷自訟齋十餘年。宣和中,以特奏名補官,尋辭歸。事見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五二。
楊崈,字景山,四川青神(今屬四川)人。哲宗元符三年(一一○○)曾與黄庭堅相聚(《山谷內集詩注》卷一三《謝楊景山送酒器》)。徽宗大觀元年(一一○七),知仙居縣(清光緒《仙居志》卷九)。今錄詩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