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古,福建人。仁宗嘉祐間進士(《芮城縣志》卷四)。
蘇氏,蘇洵女,適程之才。
程之才,字正輔,眉山(今屬四川)人。仁宗嘉祐進士。官廣南東路提刑(清嘉慶《四川通志》卷一五一)。今錄詩三首。
曹確,字公易(《江上詩鈔》卷二),江陰(今屬江蘇)人(《宋元學案補遺》卷九八)。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進士(《宋詩紀事》卷二二)。以文行名於時。神宗熙寧中更新學校,以名儒入選,擢爲國子直講。事見《龜山集》卷三四《曹子華墓誌銘》。今錄詩二首。
楊傑,字次公,自號無爲子,無爲軍(州治今安徽無爲)人。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進士。神宗元豐中官太常博士。哲宗元祐中爲禮部員外郎,出知潤州,除兩浙提點刑獄。卒年七十。著有文集二十餘卷,《樂記》五卷,已佚。高宗紹興十三年(一一四三)知無爲軍趙士㣓編次其詩文爲《無爲集》十五卷,其有關釋老二家詩文另編別集十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今別集已散失。《宋史》卷四四三》有傳。 楊傑詩,以宋趙士㣓無爲軍刻《無爲集》(藏北京圖書館,其中詩五卷)爲底本。校以《兩宋名賢小集》所收《無爲子小集》(簡稱小集本),《宋百家詩存》所收《無爲集》,及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民國李之鼎校《宋人集》本(簡稱李校)。《兩宋名賢小集》中多有底本未收詩,今與新輯得之集外詩,合編爲一卷。
莊公岳,字希仲,泉州惠安(今屬福建)人。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進土(明嘉靖《惠安縣志》卷一二)。神宗熙寧間爲司農寺丞(《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五八)。歷秘書丞,河東轉運判官,成都提刑(《惠安縣志》卷一三)。官終吏部郎中、湖南提刑(同上書卷一二)。
姚勔,字輝中,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進士,授永康令。哲宗元祐初,召爲秘書丞、太常丞。六年(一○九一),拜右正言(《續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六四),改左正言。累遷中書舍人,寶文閣詩制、國子祭酒,以本職知明州。紹聖初,言者論其阿附呂大防、範純仁,謫知信州,又落職以奉議郎主管杭州洞霄宮,再貶水部員外郎,分司南京。《嘉泰會稽志》卷一五有傳。
徐徽,字仲元,號獨山翁,全椒(今屬安徽)人。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進士。累授承議郎、知無爲軍,遷提舉利州路常平,抗疏得謝,以左朝散郎致仕。有《滁陽慶曆集》,已佚。明萬曆《滁陽志》卷一二有傳。今錄詩二首。
丁偃,蘇州(今屬江蘇)人。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進士(《吳郡志》卷二八)。尋卒。事見司馬光《溫公續詩話》。
王覿,字明叟,泰州如皋(今屬江蘇)人。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進士(清乾隆《如皋縣志》卷二六)。神宗熙寧中爲潤州推官。元豐末爲右正言,進司諫(《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八八、三八八)。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爲侍御史(同上書卷四○三)。出知潤州、蘇州。除淮南轉運使,徙江淮荆浙等路發運使(同上書卷四二二、四四五)。六年,入爲刑部侍郎,權禮部、戶部(同土書卷四六六、四七八、四八三。《寶真齋法書贊》卷一七綠詩,題爲兵部侍郎)。紹聖初,知成都府,徙河陽,貶少府少監,分司南京。元符元年(一○九八)再貶鼎州團練副使,澧州安置(《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五○三)。徽宗即位,起知永興軍,入爲御史中丞,尋改翰林學士(《宋會要輯稿》職官一七之二六)。出知潤州,徙海州,罷勾管太平觀,臨江軍安置。卒,年六十八。《宋史》卷三四四有傳。今綠詩二首。
石齊老,字夷吾。曾官長林尉(《麈史》卷三)。
王伯虎,字炳之,福清(今屬福建)人。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進士,授建州司理參軍(清乾隆《福清縣志》卷一四)。神宗熙寧中爲太常博士(《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六七)。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爲校書郎(同上書卷四○七)。三年,知饒州(同上書卷四○八)。六年,爲刑部員外郎、都官郎中(同上書卷四五七)。今錄詩二首。
康衛,字寶臣。知端州、康州(《金石續編》卷一五《康衛陳懌石室詩刻》)。神宗熙寧二年(一○六九),爲廣南東路提點刑獄(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七)。又爲廣南西路轉運使(清嘉慶《廣西通志》卷五一)。知潭州(《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五一)。九年,權提舉諸司庫務(《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之三二)。今錄詩三首。
趙文昌,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以比部員外郎知宜興縣(清嘉慶《增修宜興縣舊志》卷五)。今錄詩四首。
王企立,一作王企(明弘治《八閩通志》卷七三)。仁宗嘉祐中知長樂縣(《淳熙三山志》卷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