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殿丞,失其名,汜水(今河南榮陽西北)人。仁宗嘉祐中知濟源縣,攝河南通判。事見《聞見錄》卷一六。
黄知良,第進士(《宋詩紀事補遺》卷一六)。仁宗皇佑間通判邕州,累官知臨江軍(明隆慶《臨江府志》卷五)。
喬孝本,仁宗嘉祐間爲福州簽判《淳熙三山志》卷七)
吳覿,江陵(今屬湖北)(《式古堂書畫彙考》卷三九)人。仁宗嘉祐間通判泉州,累官尚書水部員外郎,充成州團練使、定國軍節度行軍司馬(《宋詩紀事補遺》卷一七)。
徐大方,寧沖道,甌寧(今福建建甌)人。仁宗嘉佑中,權知永州。神宗熙寧三年(一○七○),以國子博士通判汀州(清光緒《長汀縣志》卷二九)。十年,提舉監修使臣(《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八四)。元豐元年(一○七八),由開封府判官降爲推官(同上書卷二九三)。今錄詩二首。
錢景諶,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惟演孫。仁宗嘉佑間爲殿直,登進士第。王安石提點開封府界時爵所屬主簿,曾爲所薦。安石執政,因政見不合,終身任外職。神宗熙寧末,曾從張景憲辟知瀛州。事見《聞見錄》卷二一,《宋史》卷三一七有傳。今錄詩三首。
朱詩,仁宗嘉佑中爲虞部員外郎、權知岳州(《宋詩紀事補遺》卷一七)。
張吉甫,仁宗嘉佑四年(一○五九)知資陽《梅堯臣集編年校注》卷二九《送張殿丞吉甫知資陽》)。神宗熙寧二年(一○六九),爲都官員外郎(《宋會要輯稿》職官四三之二)。
李鈞,嘗爲歸安縣令(明萬曆《湖州府志》卷一○)。仁宗嘉佑間知溫州(清嘉慶《瑞安縣志》卷九)。
滿維端,仁宗嘉佑間知無爲軍(清乾隆《無爲州志》卷一一)。今錄詩四首。
石民英,仁宗嘉佑間知南劍州(清同治《福建通志》卷九三)。神宗熙寧元年(一○六八)以承議郎、屯田員外郎知汀州(《永樂大典》卷七八九二引《臨汀志》)。
孔淘,曲阜(今屬山東)人。道輔子。仁宗嘉佑中,官屯田員外郎。事見《臨川文集》卷九一《孔公墓誌銘》。今錄詩二首。
呂陶(一○二八~一一○四),字元鈞,叫淨德,眉州彭山(今屬四川)人(《全蜀藝文志》卷五三《呂氏族譜》)。仁宗皇祐進士,官銅梁、壽陽令,太原府判官。神宗熙寧三年(一○七○)又舉制科,改蜀州通判,遷知彭州。因反對榷茶,貶監懷安商稅。哲宗即位,起知廣安軍,召爲司門郎中,擢殿中侍御史,遷左司諫。元祐二年(一○八七),涉洛蜀黨爭,出爲梓州、成都路轉運副使。七年,復入爲起居舍人,遷中書舍人,進給事中。哲宗親政,出知陳州,徙河陽、潞州。紹聖三年(一○九六)坐元祐黨籍謫提舉潭州南嶽廟。徽宗即位,起知梓州。崇寧元年(一一○二)致仕(《凈德集》馬騏序)。著有《呂陶集》六十卷(《宋史·藝文志》),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所錄,輯爲《凈德集》三十八卷。《宋史》卷三四六、《東都事略》卷九七有傳。 呂陶詩,以武英殿珍版《凈德集》爲底本,參校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簡稱文津閣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文淵閣本)。三本收詩數量稍有不同,以文淵閣本收詩最少,錯訛較多。新輯得的集外詩附于卷末。
李綖,字子儀。仁宗嘉祐元年(一○五六)及嘉祐三年兩次以秘閣校理考試國子監舉人(《宋會要輯稿》選舉一九之一二、一三)。神宗熙寧二年(一○六九)知蘇州(明正德《姑蘇志》卷三)。五年,爲刑部郎中同判太常寺(《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三二)。七年,知明州(同上書卷二四七)。
高本,見於宋代史籍者有三,一在真宗咸平三年(一○○○)爲蜀州判官(《續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六),又一係柳開門人(《河東集》卷一《名系》),其三在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官秘書丞(《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九○)。未詳作《過吳江》者究係何時人,姑繫仁宗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