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卧龙早逝与冢虎寿终

2022-02-11 14:25 编辑:云彩间

丛飞网,丛飞,从飞,散文精选,古诗文,古诗词,诗人的故事

文字/吴琼

诸葛亮应该是《三国演义》中当之无愧的男一号,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可用“常胜将军”来形容他一点也不为过,尽管他并不是将军,常胜却是事实。这样的人,在那个常年战乱、四分五裂的年月里,即便是不能在刘备有生之年助他一统天下,也有足够的时间跟积累,在刘备死后辅佐他的儿子成就霸业吧?可意想不到的是,正如后来杜甫所写的那样:“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最后竟然三分归了晋,等于让曹操那伙儿给灭了。造成这一局面,有两个人就不得不提了。一个是刘备那个儿子刘禅,不知道历史上其人究竟如何,反正在小说和影视剧中我们能看到的就是一个整天只知吃喝玩乐的富二代。另一个就是司马懿。《三国演义》在“三分归晋”中结局,既然是归晋,就大有推敲了。当初曹操那伙儿是魏,后来那老贼只差一步登上皇位,却已无心称帝,说什么“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意思就是如果上天有意让我当老大,那么我只想做周文王。周文王是谁呢?是当初商纣王手下的一方诸侯。商纣王是当时正经的老大,因其后来昏庸暴戾,周文王才起兵讨伐,虽然大有成就,他也自立为王,可在他有生之年终究没能将商纣王彻底灭掉,也没能取代他成为正经的老大。还是他去世后,儿子周武王即位,才灭掉了殷商,建立了大周朝。那么,听曹操这意思,是自己走到这一步已经心满意足了,至于最后称帝的事,就留给他儿子去做吧。后来司马氏篡权,改魏为晋,可若没有之前曹家为他们打下的雄厚的底子,单凭晋的力量,是不可能一统天下的。而且诸葛亮在时一直都是与魏作战,待到三分归晋时晋的存在时间尚短,司马氏也本就是魏的臣子,所以,即便是三分归了晋,我们也还是习惯性地认为,最后蜀、吴是被曹操那伙儿给灭了。

那么,这个司马懿到底有什么大本事,或者说特殊之处,让我们在诸葛亮的生命中都不得不提呢?因为他是诸葛亮最后一个对手,也是诸葛亮早逝的导火索。前文说到,用“常胜将军”这四个字来形容诸葛亮一点也不过分,但偏偏就在司马懿这里,他到底是胜还是败,谁也说不清楚。说他败了吧,司马懿又从来没有真正的赢过他,说他胜了吧,他又恰恰是在与司马老贼对峙的过程中驾鹤西去的,而且他去的时候,那司马老贼还好好的没咋地。因而,后人对此更多的评价是,诸葛亮没输。没输就是一个模棱两可的话了,没输首先肯定是没有失败,但有没有胜利呢?不好说。司马懿其人早已在朝廷中崭露头角,只是当初曹操和曹丕在时,看出此人虽不露声色,但野心勃勃,况且那时候曹氏父子手下谋士也多,一直没有重用他。直到子承父业之后,下一辈的较量开始,诸葛亮从幕后走到台前,司马懿也跟着浮出了水面。从那时起,蜀与魏的交战,很大程度上就是诸葛与司马的对决。一直到诸葛亮的生命结束,都没能铲除这个毒瘤,他算不算是诸葛亮的宿敌呢?其实我倒觉得,做诸葛亮的宿敌,司马懿你不配!为什么说不配呢?我们得先从为什么诸葛亮五十四岁早逝,而司马懿七十三岁寿终说起。七十三岁,我们今天看来算不得高寿,但在古代,人的平均寿命比现在要短得多,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有“老夫聊发少年狂”之句,老夫指代他自己,而那个时候据说苏轼才三十六岁,已经自称是老夫了。苏轼是宋朝人,回溯到三国时期,人类的寿命会更短,七十三岁,可谓是老夫中的老夫了。无论是行军打仗、战略战术、文韬武略、天文地理,司马懿从来都没有赢过诸葛亮。自从刘备咽气的那一刻起,光复汉室就成了诸葛亮活着的全部,为这,他甚至不再是单纯的排兵布阵、运筹帷幄,而是近似乎急切、钻牛角尖。他伐魏,是带着使命和夙愿,给自己下了死命令,这是他分内的任务。就像自己家的东西被别人抢占了,一定要夺回来。而魏伐蜀,则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好比看中了别人的东西,能抢来更好,抢不来,我也不损失什么。所以,司马懿出征时的心情要比诸葛亮轻松得多。“秋风五丈原”之时,他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形象展现得尤其淋漓尽致。他的离去,并不是战场上牺牲,亦不是计谋上失策,那根本就是活活被司马老贼给耗死的!诸葛亮急于完成先帝托孤的重任,司马懿死不要脸的就是不出战,昔日计谋千万的孔明军师遇到什么样的对手、什么样的招数都有办法对付,他把什么都想到了,单单没有料到根本不出手的对手,根本就没有招数,你让他怎么对付!这像极了我们今天打扑克,起手抓到了一副大得不能再大的牌,人家出的牌太小,你总想着不值当去管,再看看,他下面出什么。就这样等着看着,人家手里的小牌都出完了,你的一手大牌却憋在了手里,看来,牌抓得太大也不会赢。司马老贼不是多么厉害,只是很会气人而已。

除了会气人,司马懿还凭借另外一点活了那么久,那就是他知道自己吃谁的饭。以诸葛亮和刘备的感情,刘备的事情就是他的事情,刘备的心愿就是他的心愿,刘备的儿子也就好像他的儿子一样。所以,诸葛亮是把伐魏当做自家的事来办,自然是费尽心力、劳尽神思、伤透脑筋。但司马懿不同,他以前是一个未得到重用的臣子,吃的是主子的饭,给公家当差,干嘛要把自己弄得那么累,又不是我个人家的事。后来他得到了重用,主子也防着他,他深知人家并不是真心想用他,只不过是用他来对付诸葛亮而已,这时候他吃的就是敌人的饭了。即便是他真有那个本事,他也不能也不敢那么快的把诸葛亮打败,一旦诸葛亮垮台,他立马就没有了利用价值。诸葛亮存在得越久,他才能越安全。有例为证。就在诸葛亮最高超的表演“空城计”那一幕,其实司马懿早已看出那是一座空城,可他为什么没有冲进去呢?要知道,如果当时他领兵进城,那可是首功一件呐!可他不能这么做,他知道,有些功可以立,但有些功立不得。你立了功,主子必定要赏你,即使你不要,人家也会怀疑你不要赏赐,会有什么企图。所以,小功或者一般的功劳还有得可赏,像这么大的功,赏你什么?没得可赏了,就只能赏你一死了。所以,当时司马懿的儿子说诸葛亮是在故弄玄虚,提议要冲进去的时候,他故意说诸葛亮的琴声中含有无限杀机,儿子问“我怎么没听出来”,我想说,不是你没听出来,只是你没有你爹会权衡利弊、懂得生存之道。

最后,我们再来说为什么诸葛亮光辉了大半辈子,到了最后会出现一个司马懿没把他战败,却把他耗死了呢?我们来看看这二人的名号是什么。众所周知的,诸葛亮号卧龙,顾名思义,龙是要腾飞起来大展雄风的动物,可他偏偏先卧着,说明人家在韬光养晦,伺机厚积薄发。那么司马懿号什么呢?大概很少有人提到,他的号是冢虎。虎大家都很熟悉,那么前面加上一个冢字是什么意思呢?单解释冢,既有坟墓、又有山顶的意思。冢虎的意思是盘伏在石冢中的猛虎,也被称为山巅猛虎,用以比喻待时而起的绝世之才。这跟卧龙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有大才者先蛰伏。不过,终究龙是在天上的,虎是在地上的,而且虎多数时间都在山林中,外面很少见,所以虎是比不得龙的。更何况,从字面的意思和给人的直观的感觉来看,盘卧的龙更像是有远大志向和抱负的人等待施展才能,而盘伏在石冢中的虎貌似不怀好意要攻击谁,因而,后世说起来,总是更亲近于诸葛亮而排斥司马懿。

查看更多>>
上一篇:夜读散文 | 番薯乡情 下一篇:原创散文 | 缅怀四姑
分享到:
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