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過(一○七二~一一二三),字叔黨,號斜川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軾第三子。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曾應禮部試,未第。紹聖元年(一○九四),軾謫惠州,四年,復謫儋州,皆隨行。元符三年(一一○○),隨父北歸。軾卒後,依叔父轍居潁昌。營湖陰地數畝,名爲小斜川。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監太原稅。五年,知郾城。宣和五年,通判定州,卒。有《斜川集》二十卷(此據《宋史》本傳,他書著錄均爲十卷),已佚。清乾隆時人吳長元得舊鈔殘本,並從他書纂輯,釐爲六卷,其中詩三卷。事見《永樂大典》卷二四○一引《宋故通直郎眉山蘇叔黨墓誌銘》,《宋史》卷三三八有傳。 蘇過詩,以《知不齋叢書》本爲底本,校以清乾隆武進趙氏刊本(簡稱趙本),清舊抄本等。新輯集外詩,編爲第四卷。
曾怛,南豐(今屬江西)人。鞏孫。官朝散郎(《江西詩徵》卷一三)。
張孜,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一一○一)以宣德郎知固始縣(明嘉靖《固始縣志》卷五)。
袁謙,字彥先,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徽宗建中靖國間於崇安黄洋原筑玉泉庵隱居(明嘉靖《建寧府志》卷一八)。
魏鵬,字寓言,襄陽(今屬湖北)人。舉進士(《湖北詩徵傳略》卷三六)。《宋詩紀事補遺》卷二七編于張商英、勾龍如淵之間,姑置于此。今錄詩四首。
明不虧,姓名不詳,金陵(今江蘇南京)人。僧紹之裔(《金陵詩徵》卷五)。《宋詩紀事補遺》卷四○次葉集之後,姑置於此。今錄詩二首。
葉集之,生平不詳,曾與釋惠洪有唱和(《石門文字禪》卷三《次韻葉集之同秀實敦素道夫遊北山會周氏書房》)。今錄詩三首。
孫漸,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一),爲京東西路提刑(《宋會要輯稿》職官五八之一六)。二年、三年時,爲權發遣湖北轉運副使(同上書食貨四九之二七、職官六一之四三)。八年,以中奉大夫、直秘閣知梓州(同上書選舉三三之三一、職官三之四九)。今錄詩二首。
王肱,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一一○一)知撫州(清光緒《撫州府志》卷三五)。
洪擬(一○七一~一一四五),字成第,一字逸叟世稱凈智先生。本姓弘,其上世避南唐諱改洪。丹陽(今屬江蘇)人。哲宗紹聖元年(一○九四)進士,調忠正軍節度推官。徽宗崇寧中爲國子博士,出提舉利州、福建路學事,通判鄆州。歷提舉京西北、荆南、河北東路學事。宣和中爲侍御史,以忤蔡京,出知海州。高宗建炎間爲起郎,中書舍人。遷給事中,吏部尚書,以龍圖閣待制知溫州。復召爲禮部尚書兼權吏部。罷提舉江州太平觀。紹興九年(一一三九),再知溫州,未幾復奉祠。十五年卒,年七十五。有《凈智先生集》,已佚。《京口耆舊傳》卷四、《宋史》卷三八一有傳。今錄詩八首。
釋思慧(一○七一~一一四五),號妙湛,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俞。首見法雲大通善本禪師,即與染削。次竟真凈,終歸禮大通。出住霅川道場法席,繼徒徑山凈慈寺。詔居京師智海寺,又移補顯親、黄蘖,終住福州雪峰寺。爲青原下十三世,法雲大通善本禪師法嗣。高宗紹興十五年卒,年七十五。《嘉泰普燈錄》卷八,《五燈會元》卷一六有傳。今錄詩十二首。
尹焞(一○七一~一一四二),字彥明,一字德充,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少師程頤,曾應舉,發策有誅元祐諸臣議,焞不對而出,終身不就舉。欽宗靖康初,賜號和靖處士。高宗紹興六年(一一三六),以秘書郎兼崇政殿說書。八年,除秘書少監。未幾,直徽猷閣,主管萬壽觀,留侍經筵。除太常少卿、權禮部侍郎兼侍講。九年,提舉江州太平觀。十年,致仕,十二年,卒,年七十二。有《和靖集》傳世。事角《和靖文集》卷一○附《和靖先生墓誌銘》,《宋史》卷四二八有傳。今錄詩六首。
妙普庵主(一○七一~一一四二),號性空,漢州(今四川廣漢)人。住嘉興府華亭寺。爲南嶽下十四世,黄龍死心悟新禪師法嗣。好吹鐵笛,稱鐵笛禪師。高宗建炎初,徐明反,肆意殺戮,妙普直詣賊所,民賴以全。紹興十二年卒,年七十二。《嘉泰普燈錄》卷一○、《五燈會元》卷一八有。今錄詩七首。
鈄元珍(一○七一~一一四○),字寶榮,紹興(今屬浙江)人。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進士。累官兵部左侍郎。事見清光緒《三洲大源鈄氏宗譜》卷三。今錄詩三首。
趙伾,字義夫,一作義父,洛陽(今屬河南)人。哲宗元符三年(一一○○)知無錫縣(《咸淳毗陵志》卷一○),英毅不畏強御,人稱趙鐵頭。明成化《重修毗陵志》卷一一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