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惟白,號佛國,住東京法雲寺。爲青原下十二世,法雲秀禪師法嗣。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一一○一),以所集《續燈錄》三十卷入藏。《嘉泰普燈錄》卷五、《五燈會元》卷一六有傳。
釋宗一,住處州靈泉山寺。爲青原下十二世,慧林本禪師法嗣。《五燈會元》卷一六有傳。
釋慧印,住安吉州道場寺。爲青原十二世,慧林本禪師法嗣。《五燈會元》卷一六有傳。
釋守恩,俗姓丘,住福州地藏寺。爲青原下十二世,慧林本禪師法嗣。《五燈會元》卷一六有傳。今錄偈五首。
釋大通,號善本,俗姓董,潁州(今安徽阜陽市)人。及長,博極群書而無仕宦之意。與弟善思往京師地藏院,選經得度,習毗尼。東遊至姑蘇,禮圓照於瑞光。神宗元豐七年(一○八四),渡淮,留太守巖。久之,出住雙林,遷凈慈,尋徙法雲寺。爲青原下十二世,慧林本禪師法嗣。《五燈會元》卷一六有傳。今錄偈二首。
釋守遂(一○七二~一一四七),号凈慈,俗姓章,遂寧蓬溪(今屬四川)人。高宗紹興五年(一一三五),住隨州大洪山凈巖寺。爲青原下十二世,大洪恩禪師法嗣。紹興十七年卒,年七十六。事見《湖北金石志》卷一一馮檝撰塔銘,《嘉泰普燈錄》卷六、《五燈會元》卷一四、《補續高僧傳》卷九有傳。
朱震(一○七二~一一三八),字子發,號漢上先生,荆門軍(今湖北荆門)人(《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三作邵武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進士(《南宋館閣錄》卷七),歷知荆門減、漢陽軍(《輿地紀勝》卷七八)。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金人扶植張邦昌稱帝,震時爲太學博士,致仕,主管江州太平觀(《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三)。紹興四年(一一三四),爲川陝荆襄都督府詳議官(同上書卷八○)。五年,試秘書少鹽兼侍講,轉起居郎(同上書卷八八),又兼資善堂讚讀,權兵部侍郎,試中書舍人(同上書卷九二)。六年,轉給事中,權直學士院,遷翰林學士(同上書卷一○一)。八年,知貢舉,會疾卒,年六十七。《宋史》卷四三五有傳。
趙子松(?~一一三二),字伯山,宋燕王德昭五世孫。徽宗崇寧五年(一一○六)進士。宣和間,官宗正少卿,知淮寧府。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爲大元帥府參議官,東南道都總管,知鎮江府,尋爲兩浙西路兵馬鈐轄(《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四、五、八)。二年,貶單州團練副使南雄州居住(同上上書卷一三)。紹興二年卒。《宋史》卷二四七有傳。
釋妙應(?~一一三二),號智緣(《臨川文集》卷七一《與妙應大師說》),江南人。徽宗時往來京洛間,不拘戒行,人呼風和尚。高宗紹興二年卒於柳州。事見《投轄錄》、《咸淳臨安志》卷九一。
凌唐佐(?~一一三二),字公弼,休寧(今屬安徽)人。哲宗元符三年(一一○○)進士,授大名府司戶參軍,調夏津縣令。入爲敕令所詳定官,歷提舉京畿、江東常平,知嚴州,以劾罷。高宗建炎初,起提點京畿刑獄。三年(一一二九),知南京。金人立劉豫,使爲守,唐佐與宋汝爲密遣人持蠟書告于朝,紹興二年(一一三二)事泄被害(《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五九)。宋《新安志》卷七、《宋史》卷四五二有傳。今錄詩三首。
章夏(一○七二~一一三二),字彥明,寧國(今屬安徽)人。徽宗大觀三年(一一○九)進士,調宿州司戶參軍,知宿州虹縣。宣和三年(一一二一),召爲辟雍直學,出爲滁州司錄參軍。高宗紹興元年(一一三一)通判潭州,踰年卒,年六十一。著有《湘潭集》十卷,已佚。事見《太倉稊米集》卷七○《左朝散郎章公墓誌銘》、清康熙《寧國府志》卷一八。今錄詩四首。
王玠(?~一一三二),字介玉,長沙(今屬湖南)人,一作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徙居鄂州。高宗紹興初,以迪功郎爲蘄黄鎮撫使司幹辦公事。二年,鎮撫使孔彥舟叛,玠斥之,與家屬並被沉於龍眼磯。事見《輿地紀勝》卷四七,《宋史翼》卷三有傳。
葛勝仲(一○七二~一一四四),字魯卿,常州江陰(今屬江蘇)人(《宋史》作丹陽人,誤。丹陽是其晚年寓居,見本集卷二一《里中無居寓丹陽縣書懷》)。哲宗紹聖四年(一○九七)進士。元符二年(一○九七),官杭州司理參軍。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一一○一),爲兗州教授。崇寧二年(一一○三),入爲太學正。大觀元年(一一○七),充提舉議曆所檢討,兼宗正丞。二年,遷禮部員外郎,以事責知歙州休寧。政和三年(一一一三),召復原職。四年,擢國子司業。六年,除國子祭酒,以言事落職提舉江州太平觀。宣和元年(一一一九),起知汝州,因拒宦官李彥括田,徙湖州。六年,移鄧州,以在湖州時忤朱勔,落職食祠祿。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起再知湖州。紹興元年(一一三一),致仕歸。十四年,卒,年七十三,謚文康。有《丹陽集》八十卷、外集二十卷,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爲二十四卷,其中詩七卷。事見本集卷末附其婿章倧《文康葛公行狀》,《宋史》卷四四五有傳。 葛勝仲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爲底本,參校殘本《永樂大典》。新輯集外詩附於卷末。
羅從彥(一○七二~一一三五),字仲素,學者稱豫章先生,羅源(今屬福建)人。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始從楊時學。朱熹謂楊時“倡道東南,士之游其門著甚衆,然潛思力行,任重詣極如仲素,一人而已。”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以特科授惠州博羅主簿(一說縣尉)。五年,卒,年六十四。有《豫章羅先生文集》十七卷。事見本集所附年譜,《宋史》卷四八二傳。 羅從彥詩,以明刊藍印本爲底本,校以清光緒盱江謝甘棠刻本(簡稱光緒本)。光緒本增補詩一首,附於卷末。
許景衡(一○七二~一一二八),字少伊,溫州瑞安(今屬浙江)人。早年縱學程頤,哲宗元祐九年(一○九四)進士。徽宗大觀中爲敕令所刪定官。久之,除通判大名府,未行,改逮判福州。後奉祠館。宣和二年(一一二○),除殿中侍史。以忤王黼去官。欽宗嗣位,以左正言召,避親嫌改太常少卿,兼太子論德,旋試中書舍人。以爲李光等辨白,罷與宮祠。高宗即位,除御史中丞,拜尚書右丞。爲黄潛善等排沮,罷爲資政殿大學士、提舉杭州洞霄宮。至京口,得暍疾卒,年五十七。謚忠簡。有《橫塘集》三十卷,已佚。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爲《橫塘集》二十卷,其中詩六卷。事見《斐然集》卷二六《許公墓誌銘》,《宋史》卷三六三有傳。 許景衡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橫塘集》爲底本,校以瑞安孫氏《永嘉叢書》所收《橫塘集》(簡稱永嘉本)等。新輯集外詩附於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