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子尚,南城(今屬江西)人。仁宗慶曆初有詩名。事見《江西詩徵》卷七。
勾台符,一作句符台(《清獻集》卷三),青城(今四川灌縣東南)人。受業丈人觀爲道士。與張俞爲詩友,自號岷山逸老。事見《輿地紀勝》卷一五一。有《岷山集》(《清獻集》卷三《遊青城山》),已佚。今錄詩二首。
張俞,字少愚,又字才叔(《青瑣高議》前集卷六),號白雲居士,益州郫(今屬四川)人。屢試進士不第。仁宗寶元初,西夏事起,曾於蜀上書陳攻取十策,詔赴闕。慶曆元年(一○四一),除試秘書省校書郎,不就(《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三三)。隠居青城山白雲谿,七詔不起,遨游天下山水三十餘年,卒年六十五。有《白雲集》,已佚。《東都事略》卷一一八、《宋史》卷四五八有傳。今錄詩二十九首。
釋元淨(一○一一~一○九一),字無象,於潛(今浙江臨安西)人,俗姓徐。年十歲出家,十八學於天竺慈雲師,二十五歲賜紫衣及辯才號,後退居龍井壽聖院。哲宗元祐六年卒,年八十一。事見《咸淳臨安志》卷七○、《欒城後集》卷二四《龍井辯才法師塔銘》。今錄詩十八首。
陳升之(一○一一~一○七九),字暘叔,初名旭,建州建陽(今屬福建)人,後徙居丹徒(今江蘇鎮江)(《至順鎮江志》卷一九)。仁宗景祐初進士,知南安軍南康縣。擢監察御史,知諫院。嘉祐四年(一○五九)知開封府。五年,拜樞密副使(《宋大臣年表》)。出知定州、太原府。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復樞密副使(《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五)。神宗立,歷知越州、大名府。熙寧二年(一○六九)同制置三司條例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五年,拜樞密使(同上書卷二四一)。八年,罷判揚州(同上書卷二六三)。封秀國公。元豐二年致仕(同上書卷二九七),尋卒,年六十九。謚成肅。事見《名巨碑傳琬琰集》下集卷一五《陳成肅公升之傳》,《宋史》卷三一二有傳。
胡枚,浙人。仁宗時爲職方郎中判吏部南曹。事見《東軒筆錄》卷五。
郭獬,與吳中復同時。事見《方與勝覽》卷二三。
吳中復(一○一一~一○七九),字仲庶,興國軍永興(今湖北陽新)人。仁宗寶元元年(一○三八)進士。皇祐五年(一○五三)爲監察御史裏行(《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七五)嘉祐二年(一○五七)遷殿中侍御史充言事御史(同上書卷一八五)。改右司諫、同知諫院,遷戶部副使。出爲河東都轉運使,移知江寧府、成德軍。神宗熙寧三年(一○七○)知成都府(同上書卷二一六)。遷給事中,知永興軍(《東都事略》卷七五)。六年,知河陽(《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四六)。元豐元年(一○七八)十二月卒(同上書卷二九五),年六十八。事見《名臣碑傅琬琰集》下集卷一五《吳給事中復傳》,《宋史》卷三二二有傳。今錄詩二十四首。
任逵,字開叔。官司封郎中。事見《伊川繫壤集》卷一一《謝開叔司封用無事無求得最多》、卷一二《答任開叔郎中昆仲相訪》等。
吳傳正,仁宗時官左藏寺丞(《伊川繫壤集》卷五)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堯夫。祖籍范陽(今河北涿州),早年隨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輝縣)蘇門山下,築室蘇門山百源上讀書,學者稱百源先生。與周敦頤、程頤、程顥齊名,以治《易》、先天象數之學著稱。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陽,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陽天宮寺西天津橋南五代節度使安審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間,爲雍新居,名安樂窩,因自號安樂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寧初,曾兩度被薦舉,均稱疾不赴。富弼、司馬光、呂公著等退居洛陽時,恒相從游。熙寧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賜謚康節。有《伊川擊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傳。 邵雍詩,以張蓉鏡,邵淵耀跋明初刻《伊川擊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縣宋墓出土之《邵堯夫先生詩全集》九卷(簡稱宋本)、蔡弼重編《重刊邵堯夫擊壤集》六卷(簡稱蔡本),及元刻本(簡稱元本)、明隆慶元年黄吉甫刻本(簡稱黄本)、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底本編末之集外詩與新輯得之集外詩合編爲第二十一卷。
毛維瞻(一○一一~?生年據《清獻集》卷四《次韻張僑慶毛維瞻得謝》自注推算),字國鎮,衢州江山(今屬浙江)人。仁宗慶曆二年(一○四二)進士。神宗熙寧八年(一○七五),以上殿劄子誤用字及不如式,由開封府推官罷爲提舉洞霄宮(《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六九)。元豐三年(一○八○),知筠州(《欒城集》卷二三《筠州聖祖殿記》)。曾與蘇轍、趙抃唱和。《兩浙名賢錄》卷四六有傳。今錄詩四首。
王謹言(一○一一~?),字不疑,洛陽(今屬河南)人,益恭子(《宋詩紀事小傳補正》卷一)。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官駕部郎中(同上書)。以司農少卿致仕。神宗元豐五年(一○八二)參與洛陽耆英會,時年七十二。
吳奎(一○一一~一○六八),字長文,濰州北海(今山東濰坊)人。仁宗天聖五年(一○二七)進士(據《東都事略》卷七三本傳年十七推算)。皇祐元年(一○四九)舉賢良方正能言極諫科,以太常博士通判陳州(《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六七)。入爲右司諫,出知密州。還判登聞檢院。至和元年(一○五四)加知制誥(同上書卷一七七)。二年,出知壽州(同上書卷一七九)。還同判吏部流內銓、知審官院、同知通進銀臺封駮事。嘉祐四年(一○五九)爲翰林學士(《學士年表》),權知開封府。七年,遷左諫議大夫、樞密副使。神宗即位,拜參知政事(《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九),尋出知青州。熙寧元年卒(《宋宰輔編年錄》),年五十八。謚文肅。事見《彭城集》卷三七《吳公墓誌銘》,《宋史》卷三一六有傳。今錄詩五首。
劉牧(一○一一~一○六四),字先之,號長民(《宋元學案》卷二),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仁宗初第進士,爲饒州軍事推官。改兖州觀察推官,知大名府館陶縣。通判建、青、廬諸州,歷廣南西路、荆湖北路轉運判官。英宗治平元年卒,年五十四。有《卦德通論》一卷、《鈎隠圖》三卷等(同上書),已佚。事見《臨川集》卷九七《劉君墓誌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