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可遵,住福州中際,爲青原下十一世,報本蘭禪師法嗣,屬雲門宗。《五燈會元》卷一六有傳。今錄詩三首。
釋法泉,俗姓時。隨州(今屬湖北)人。住金陵蔣山,號佛慧,深諳內典,叢林謂之泉萬卷(《羅湖野錄》卷三)。乃青原下十一世,雲居舜禪師法嗣。多爲名士敬崇,與蘇軾等有交往,趙抃曾師事之。晚年詔住大相國智海禪寺,未赴而卒。事見《五燈會元》卷一六、,新續高僧傳》四集卷一一。今錄詩十一首。
釋宗本(一○二○~一一○○),俗姓管,字無詰(《咸淳臨安志》卷七○),常州無錫(今屬江蘇)人。爲天衣懷禪師法嗣,青原下十一世。年十九,師事蘇州承天永安道昇禪師。又十年,剃髪受具。又三年,游方至池州,謁景德義懷禪師。英宗治平初,居杭州承天、興教二寺。神宗元豐五年(一○八二)歸蘇州福臻院。未幾,召對,命住相國寺慧林院。哲宗即位,加號圓照禪師。元祐元年(一○八六)以老請歸。晚居蘇州靈巖寺。元符二年(一○九九)十二月甲子卒,年八十。《禪林僧寶傳》卷一四、《五燈會元》卷一六有傳。今錄詩二首。
滕元發(一○二○~一○九○),初名甫,字元發,後避高魯王諱改今名,字達道,東陽(今屬浙江)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進士(《吳郡志》卷二八),通判湖州。神宗即位,進知制誥、知諫院、御史中丞,除翰林學士知開封府。出知鄆、定、青、應天、齊、鄧、安等州府。元豐七年(一○八四),貶知筠州、改湖州(《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三四二)。哲宗即位,徙蘇、揚二州,復知鄆州。元祐四年(一○八九),知太原府(同上書卷四二四)。五年,以龍圖閣學士知揚州,未至而卒,年七十一。謚章敏。有文集二十卷,已佚。事見《東坡全集》卷九《滕公墓誌銘》,《宋史》卷三三二有傳。今錄詩五首。
孫永(一○二○~一○八七),字曼叔,世爲趙人,徙長社(今河南許昌)。以祖蔭爲將作監主簿。仁宗慶曆六年(一○四六)進士,補襄城尉。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諸王府侍讀(《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六)。神宗即位,歷河北、陝西都轉運使,知秦州、和州、瀛州。熙寧六年(一○七三),要知開封府。八年,知潁州,權判北京留司御史臺(同上書卷二六一、二六九)。元豐元年(一○七八),知太原府。七年,知陳州、潁昌府。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召拜工部尚書,改吏部。二年,進資政殿學士兼侍讀,提舉中太一宮,未拜而卒,年六十八。謚康簡。有文集三十卷,已佚。事見《蘇魏公集》卷五三《孫公神道碑銘》,《宋史》卷三四二有傳。今錄詩三首。
謝景初(一○二○~一○八四),字師厚,富陽(今屬浙江)人,絳子。以蔭補太廟齋郎,試將作監主簿。仁宗慶曆六年(一○四六)進士,知越州餘姚縣。九遷至司封郎中,歷通判秀州、汾州、唐州、海州,湖北轉運判官,成都府路提點刑獄。坐事降通判襄州。以屯田郎中致仕。神宗元豐七年卒,年六十五。有《宛陵集》,已佚。事見《范忠完集》卷一三《謝公墓誌銘》,《咸淳臨安志》卷六六有傳。今錄詩十四首。
丁執禮(?~一○八○),神宗熙寧六年(一○七三)爲太子中允、權監察御史裏行(《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四四)。七年,兼詳定編修司農條例,充館閣校勘(同上書卷二五四)。元豐二年(一○七九),由河北西路提點刑獄遷太常博士、集賢校理,歸館供職(同上書卷二九八),同年又兼監察御史(同上書卷三○○)。三年,卒(同上書卷三○五)。
夏噩,字公酉(《蘇軾詩集》卷二四《王中甫哀辭敘》),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初爲州觀察推官。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登材識兼茂明於體用科,授光祿寺丞。六年,於知長洲縣任時坐私貸民錢勒停。神宗熙寧九年(一○七六)至元豐七年(一○八四)間卒(《王中甫哀辭敘》)。事見《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八六、一九四。
釋樟不(?~一○八○),俗姓李,名實,字介福,肥水(今安徽蒙城)人。幼從祖徹遊宦,後出家。仁宗慶曆五年(一○四五),至南豐禪嶺結庵。神宗元豐三年卒。清康熙《南豐縣志》卷九有傳。
張載(一○二○~一○七八),字子厚,大梁(今河南開封)人,徙家鳳翔郿縣(今陝西眉縣)橫渠鎮,學者稱橫渠先生。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進士,授祁州司法參軍,調丹州雲巖令。遷著作佐郎,簽書渭州軍事判官。神宗熙寧二年(一○六九。,除崇文院校書。次年移疾。十年春,復召還館,同知太常禮院。同年冬告歸,十二月乙亥卒道,年五十八。寧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賜謚明公。有《崇文集》十卷(《郡齋讀書志》卷四下),已佚。事見《張子全書》卷一五附宋呂大臨《橫渠先生行狀》,《宋史》卷四二七有傳。 張載詩向無傳本。明嘉靖間呂柟編《張子鈔釋》,文集僅存一卷,所收詩悉自《宋文鑑》出,清乾隆間刊《張子全書》沿之。今從諸書輯得詩八十首,編爲一卷。
李育(一○二○~一○六九),字仲蒙,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進士(《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六六),歷亳、潤二州僚屬,徙邠州觀察推官。遷著作佐郎(《公是集》卷三○《李育可著作佐郎制》),應天府錄事參軍。英宗治平間知太常禮院(《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六)。又以度支員外郎直史館,爲岐王府記室參軍。神宗熙寧二年卒,年五十。事見《東坡全集》卷九一《李仲蒙哀詞》。
趙世昌(一○二○~一○六一),字保之。宗室從恪子。嘗學《春秋》於孫復,學《易》於王獵。仁宗天聖七年(一○二九)補右班殿直。皇祐二年(一○五○)進右屯衛大將軍。嘉祐五年(一○六○)加達州刺史。六年卒,年四十二。贈洋州觀察使、洋川侯。事見《華陽集》卷五四《宗室洋川侯墓誌銘》。
趙衆,曾官龍州簽判,與司馬光同時。事見《方輿勝覽》卷七○。
張徽,字伯常(清道光《福建通志》卷三九),景陵(今湖北天門)人(明嘉靖《沔陽志》卷一七)。神宗熙寧初爲福建轉運使兼知福州(《福建通志》)。以上柱國致仕(《龍學文集》卷一一附和詩題銜)。著有《滄浪集》等(《沔陽志》),已佚。今錄詩九首。
胡幽貞,(《輿地紀勝》卷一一作正),生平不詳,其時代似略早於王安石、鄭獬(《乾道四明圖經》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