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診,洛陽(今屬河南)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殿中丞,除洛苑副使、充環慶路都監(《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一之一一)。神宗熙寧三年(一○七○),知環州(《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一五)。元豐四年(一○八一),知鎮戎軍。六年,充永興軍路兵馬都鈐轄(同上書卷三一六、三三五)。
种古,字大質,洛陽(今屬河南)人。少不事科舉,以父功錄爲天興尉,累官涇原路兵馬都監,歷知原、寧、鄜、隰諸州。禦羌有功,與弟諤、診皆有將略,人稱三种。卒年七十。《宋史》卷三三五有傳。
楊致祥,與李周同時。
李邵,與李周同時。
李周,字純之,馮翊(今陝西大荔)人。登進士第,調長安尉,轉洪洞令。改知雲安縣,通判施州。神宗時,除提點京西刑獄,判西京國子監。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爲直龍圖閣、陝西路轉運使。五年,權工部侍郎。六年,爲集賢院學士、知邠州(《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一○、四五三、四六五)。徙知鳳翔府、河中府。八年,知陝州(同上書卷四八四)。晚年提舉崇福宮,卒,年八十。《宋史》卷三四四有傳。今錄詩三首。
孔舜思,曾官職方郎中、通判齊州(《求古錄》錄石刻)。
孔舜亮,字君亮,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孔子四十六代孫。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以中散大夫致仕,封柱國、會稽縣開國伯。事見《闕里志》卷二。
宋禧,仁宗慶曆七年(一○四七)爲侍御史。八年,同知諫院。尋出爲江南東路轉運使,改荆湖北路(《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六一、一六三、一六四)。皇祐四年(一○五二)爲山東轉運使(《金石萃編》卷一三四)。後以兵部郎中、直龍圖閣降知鳳翔府。嘉祐四年(一○五九)知汝州(同上書卷一九○)。今錄詩二首。
倪天隠,字茅岡,學者稱千乘先生,桐廬(今屬浙江)人。曾官縣尉。師承胡瑗,仁宗嘉祐間,主講桐廬縣學(《宋史翼》卷二三)。約卒于熙寧、元豐間(《鄱陽集》卷七《送梁晦之詩序》)。
李孝先(?~一○八七),字介叔,一作玠叔、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含章子。以蔭爲太廟齋郎,官至朝散郎。有《柯山集》十卷,已佚(《宛陵群英集》卷五注)。哲宗元祐二年卒。事見《周文忠集》卷四六《題李玠叔詩文》。今錄詩三首。
柳瑾(?~一○七七?),字子玉,丹徒(今屬江蘇)人(《蘇軾詩集》卷六《次韵柳子玉見寄》注)。仁宗慶曆二年(一○四二)進士(《臨川文集》卷二一《次韵酬子玉同年》)。曾以秘書丞判大名知錄(《宛陵集》卷二二《柳秘丞赴大名知錄》)。神宗熙寧四年(一○七一)謫官壽春,旋提舉舒州靈仙觀。約卒於熙寧十年(《蘇軾詩集》卷一一《送柳子玉赴靈仙》查慎行注)。
韓維(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國,潁昌(今河南許昌)人。億子,與韓絳、韓縝等爲兄弟。以父蔭爲官,父死後閉門不仕。仁宗時由歐陽修薦知太常禮院,不久出通判涇州。爲淮陽郡王府記室參軍。英宗即位,召爲同修起居注,進知制誥、知通進銀臺司。神宗熙寧二年(一○六九)遷翰林學士、知開封府。因與王安石議論不合,出知襄州,改許州,歷河陽,復知許州。哲宗即位,召爲門下侍郎,一年餘出知鄧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紹聖二年(一○九五)定爲元祐黨人,再次貶謫。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陽郡公,定名爲《南陽集》(《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傳。 韓維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南陽集》爲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舊鈔本(簡稱舊鈔本,今藏南京圖書館)。錄得的集外詩附於卷末。集中詩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題蜀中花園》與卷一○《和景仁賦才元寄牡丹圖》詩亦重。《城西二首》刪卷八重出詩,因卷一○的重出詩有自注,刪省卷七中一首。
陳襄(一○一七~一○八○),字述古,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因家在古靈村,人號古靈先生。仁宗慶曆二年(一○四二)進士。初仕浦城主簿,歷知仙居、河陽、濛陽等縣。嘉祐二年(一○五七),入爲秘閣校理、判祠部事。六年,出知常州。英宗治平初,復爲開封府推官、三司鹽鐵判官。神宗即位,出知明州。熙寧二年(一○六九),同修起居注,知諫院、改知制誥。尋直學士院。四年,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出知陳州。五年,知杭州。七年,復知陳州。八年,召還,知通進銀臺司兼侍讀,判尚書都省。元豐三年卒,年六十四。有《古靈先生文集》。事見宋陳曄《古靈先生年譜》(《永樂大典》卷三一四二),《宋史》卷三二一有傳。 陳襄詩四卷,以宋刻《古靈先生文集》(藏北京圖書館)爲底本,校以清影宋本(簡稱影宋本,藏上海圖書館)、清鈔本(藏上海圖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集外詩編爲第五卷。
何平仲,合州(今四川合川)人,與周敦頤有交(《周濂溪集》卷九附錄)。今錄詩三首。
周敦頤(一○一七~一○七三),原名敦實,避英宗舊諱改,字茂叔,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以舅鄭向蔭得官,初仕分寧主簿,歷知桂陽、南昌縣,合州判官,虔州通判。神宗熙寧初,遷廣東轉運判官、提點刑獄,以疾求知南康軍,因家廬山蓮花峰下。峰前有溪,以營道故居濂溪名之,學者因稱濂溪先生。六年卒,年五十七。敦頤爲宋代道學創始人之一,程顥、程頤皆出其門下。寧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賜謚元公,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從祀孔廟。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宋史》卷四二七有傳。 周敦頤詩,以清康熙張伯行刊《正誼堂集·周濂溪集》爲底本,校以清乾隆董榕輯《周濂溪集》(簡稱董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周元公集》(簡稱四庫本)等。輯錄之集外詩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