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S.A.阿列克谢耶维奇:《二手时间》

2018-04-04 18:39 编辑:夔雪青

丛飞网,丛飞,从飞,散文精选,古诗文,古诗词,诗人的故事


  基本信息


  书名:《二手时间》


  作者:[白俄]S.A.阿列克谢耶维奇 着 吕宁思 译


  定价:48.00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白俄罗斯着名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最新作品,通过口述采访的形式,展现身处关键历史时刻的普通人的生活。本书讲述了苏联解体后,1991年到2012年二十年间的痛苦的社会转型中,俄罗斯普通人的生活,为梦想破碎付出的代价。在书中,从学者到清洁工,每个人都在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他们的真实讲述同时从宏观和微观上呈现出一个重大的时代,一个社会的变动,为这一段影响深远的历史赋予了人性的面孔。苏联解体已逾二十年,俄罗斯人重新发现了世界,世界也重新认识了俄罗斯。新一代已经成长起来,他们的梦想已不再关乎梦想,不再像90年代他们的父辈,关心信仰。二十年来,人们看了崭新的俄罗斯,但她却早已不是任何人曾经梦想过的俄罗斯了。作者追溯了苏联和苏联解体之后的历史过程,让普通的小人物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从而展现出身处历史的转折,以及人们如何追寻信仰、梦想,如何诉说秘密和恐惧,让人们重新思考什么是“俄罗斯”和“俄罗斯人”,为什么他们无法适应急剧的现代化,为什么再近两百年之后,依然与欧洲相隔。本书分为上下两部分,采访了生长于理想之下的俄罗斯人和今天的俄罗斯人,以及阿塞拜疆等前苏联国家的普通人,呈现他们的生活细节,所感所想。


  作者简介


  阿列克谢耶维奇(Svetlana Alexievich),记者,散文作家。出生于白俄罗斯,父亲是白俄罗斯人,母亲是乌克兰人。已出版的着作有:《战争的非女性面孔》《最后一个证人》《切尔诺贝利的回忆》等。曾获得德国莱比锡图书奖、法国国家电台“世界见证人”奖、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德国书业和平奖等奖项。2015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通往领奖台的路很长,几乎有40年那么长——经过一个又一个的人,一个又一个的声音。说实话,我并不是一直有走下去的力量——很多次,人类让我震惊,让我恐惧。我体会过狂喜和厌恶,我也曾想忘记听到的东西,回到无知的状态。然而,我也一次又一次看到了人的美好,为此喜极而泣。”瑞典时间12月10日,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白俄罗斯女作家S.A.阿列克谢耶维奇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领奖并发表演讲。据悉,她的重磅新作《二手时间》已由中信出版社引进,并将于近期出版。


  书写小人物带血的历史


  “令我感到困扰的是,真实不是存在于一颗心灵、一个头脑中,真实某种程度上破碎了。有很多种真实,而且各不相同,分散在世界各地。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人类对自己的了解,远远多于文字中记录的。那么我在做的是什么?我收集日常生活中的感受、思考和话语。我收集我所处时代的生活。我对心灵史感兴趣——日常生活中的心灵,被历史宏图忽略或看不上的那些东西。” 阿列克谢耶维奇致力于缺失的历史。


  经常有人告诉阿列克谢耶维奇,她所写的不是文学,是文献。“今天,文学是什么?我们的节奏空前地快。内容打破和改变了形式。一切东西都在超出了原有的边界,在真实和虚构之间没有界限,它们相互流动。见证者不是中立的。讲故事时,人们会进行加工创造。他们与时间角力,他们是演员,也是创作者。”


  阿列克谢耶维奇表达了自己对于小人物的兴趣:“我认为他们是渺小却伟大的人物,因为痛苦能塑造人。在我的书中,他们讲述自己的小历史,更宏大的历史也从中显现。我们还没有时间来理解已经发生以及正在发生的事情,但是我们需要说出来,从自己的时代发声。我们害怕这样做,并且还没有准备好面对过去。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群魔》中,沙托夫在和斯塔夫罗金的对话一开始就说:‘在无限无穷的世界里,我们是最后一次相遇的两个生物……别用那种腔调,像人一样说话吧。至少,用人的声音说一次话。’”


  二手时代的纪录者


  阿列克谢耶维奇感慨,二十年前人们在咒骂声与泪水中告别苏联“红色帝国”。帝国的没落令所有人忧虑:人们为日常生活发愁,拿什么买东西?怎么活下去?相信什么?这次要喊什么口号?如何学习不再依靠伟大思想活下去?最后一个问题对所有人都是陌生的,因为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生活。“红色人类”面临着成百上千个问题,而答案需要他们自己寻找。在获得自由的头几天,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四周全是惊慌失措的人们。而阿列克谢耶维奇聆听他们……


  “红色人类”无法进入自己在餐桌旁憧憬的自由世界。俄罗斯离他而去,他感觉被夺走一切,他感到屈辱,愤怒和危险。


  如今人们已能把它视为一段历史。“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关于苏联的社会主义,争论还没有平息。新一代已经在全然不同的世界里成长起来,但很多年轻人又开始阅读马克思和列宁。在俄罗斯的城镇也有专门为斯大林新博物馆,新的纪念碑已经竖起来了。‘红色帝国’消失了,但‘红色人类’——苏维埃人仍然存在。”


  她相信,所有“红色人类”本来多可以过上不一样的生活,但他们还是选择了苏联式生活。为什么?阿列克谢耶维奇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搜索这个问题的答案,她跑遍前苏联的各个国家,并录了几千盒磁带。这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它就是苏维埃人的生活。她一点点地回顾苏联社会主义的历史,回顾它对人的影响。最终,她发现人类其实是很小的概念,尤其具体到每一个人。但在现实中,人使得一切都有可能发生。


  “我们失去了1990年代本该拥有的机会。问题出现了:我们应该拥有什么样的国家?强大的,还是令人尊敬的,让人们能体面生活的?我们选择了前者——强大的国家。我们再次活在了权力时代。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打,那是他们的兄弟啊。我的父亲是白俄罗斯人,我母亲是乌克兰人。很多人都是这样。现在俄罗斯的飞机又在轰炸叙利亚……充满希望的年代被一个充满恐惧的年代取代了。这个时代转身、倒退。我们生活在一个二手时代。”阿列克谢耶维奇说。


  新作《二手时间》聚焦苏联解体后普通人的生活


  《二手时间》是阿列克谢耶维奇最新作品,通过口述采访的形式,展现身处关键历史时刻的普通人的生活。与阿列克谢耶维奇以往的作品有所不同,《二手时间》不再关注灾难与战争,而是聚焦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普通人的生活。受访者虽不再悲痛,却都流露出冷漠、虚无和失望的情绪,阿列克谢耶维奇敏锐地捕捉到了人们这种心态上的变化。


  该书主要讲述了苏联解体后,1991年到2012年二十年间的痛苦的社会转型中,俄罗斯普通人的生活,为梦想破碎付出的代价。在书中,从学者到清洁工,每个人都在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他们的真实讲述同时从宏观和微观上呈现出一个重大的时代,一个社会的变动,为这一段影响深远的历史赋予了人性的面孔。苏联解体已逾二十年,俄罗斯人重新发现了世界,世界也重新认识了俄罗斯。新一代已经成长起来,他们的梦想已不再关乎梦想,不再像90年代他们的父辈,关心信仰。二十年来,人们看了崭新的俄罗斯,但她却早已不是任何人曾经梦想过的俄罗斯了。阿列克谢耶维奇追溯了苏联和苏联解体之后的历史过程,让普通的小人物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从而展现出身处历史的转折,以及人们如何追寻信仰、梦想,如何诉说秘密和恐惧,让人们重新思考什么是“俄罗斯”和“俄罗斯人”,为什么他们无法适应急剧的现代化,为什么再近两百年之后,依然与欧洲相隔。《二手时间》分为上下两部分,采访了生长于理想之下的俄罗斯人和今天的俄罗斯人,以及阿塞拜疆等前苏联国家的普通人,呈现他们的生活细节,所感所想。


  “我把世界当作声音,当作颜色来看来观察,就像它本该有的样子。”阿列克谢耶维奇认为,她的每一本书都有变化,主题一直在变,但叙述的线索是一样的,那就是她认识的人们。有了这成千上万的声音,她创造出了时代的形象。这些书就像各式各样的小小的百科全书,记录阿列克谢耶维奇这一带人,她所见到、采访的人的百科全书。


  《二手时间》是阿列克谢耶维奇最具分量的作品


  从1991年到2012年,二十年间,阿列克谢耶维奇采访了无数人,《二手时间》是她采访创作时间最长的一本书。她凭该书获得德国书业和平奖,德国媒体盛赞该书摘取的是最为细小的马赛克,却拼出了一幅完整的图画。她想用层出不穷的新手法传递的,堪称21世纪初的人类全景。她把受访人的故事作为写作材料,但她的独到之处是质疑人生,直到平凡的表面破裂绽开,吐露出生活的本质。而她采用的方式是寻找那些受惊的人,那些“自作自受的人,摆脱困厄又有所感悟的人”。让个人的声音发出合唱的音量。《二手时间》就在试图滤去20世纪苏维埃人作为人类的特殊经历,然后质问人们:如果乌托邦引来了灾难,贪婪的资本主义模式把人们拖进万劫不复的深渊,破坏了环境,造成了精神的虚无,还留下什么路可以走?亚当还能往哪里去?阿列克谢耶维奇从来不只是写了她的同胞。她关照的是所有人。她询问的是亚当。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查看更多>>
上一篇:索尔仁尼琴 | 我们知道他... 下一篇:我们不说爱已经很久了
分享到:
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