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上的“迎客松”
2018-04-05 03:02 编辑:余幻莲
在担杆岛某海防连的门口,两棵罗汉松格外醒目,除了蔚蓝的大海、褐色的岩石,剩下的就是这两株翠绿的罗汉松,形状和黄山“迎客松”有几分神似,因此被连队官兵称为“海岛迎客松”。大家喜爱这两棵“其貌不扬”的“迎客松”, 两个“绿色哨兵”早就成为了连队的一部分。
担杆岛地处伶仃洋,靠近南海,台风、暴雨时常光顾,营房所在的山背上除了光秃秃的石头和零星的几簇灌木,就很难看到别的东西了。
1996年,连队刚搬进新楼时,守岛官兵在门口种上了一排芒果树,但咸腥的海风天天呼呼作响,没过一阵子,这些树苗还没长出嫩芽,就死掉了。老连长是个性格豪爽的东北大汉,看到大家心里有些失望,就笑呵呵对大家说:芒果树这玩意本来就娇气,就算活了,天天刮这么大的风,你们还指望能吃上芒果?咱这回种点榕树,根多好活。
没多久,休假归队的指导员从包里取出一小把榕树苗,大家兴高采烈地种下了这些树苗,依旧小心翼翼地照顾。老连长讲得还真对,榕树的确好活。几个月后,有几棵长势良好的树枝上已经有根垂到地上了,战士们还七嘴八舌地为这些树取了名字,这棵叫“尖刀”、那棵叫“哨兵”、还有一棵瘦小的被叫成了“小白杨”……
但好景不长,夏天到了,该刮台风了。接到台风橙色预警通知时,老连长有条不紊地指挥大伙向阵地坑道里转移,新营房的窗户、大门加固后被封得严严实实,最后还特地给这些树苗培了土。
台风来了,坑道里钢筋混凝土大门不时被吹起的石头砸得咚咚响,那一晚大家都没睡好,不仅仅是因为外面动静太大,也为新营房和那排小树苗担心。台风走了,大伙回到了营区,地上满是山石,特制的合金窗户被刮走了三扇,房间像被海水泡过一样。那些好不容易活下来的榕树,连影都找不着了。大家都有些泄气,但谁心里都清楚:连焊在楼顶的旗杆都被吹飞了,小树哪能挺得住?
老连长掐灭了烟,东北人特有的倔劲儿上来了,人都能在这扎下根,难道就不能种活几棵能扎根的树?一次组织完连战术演练,在回来的路上,一个眼尖的战士在路边的石头缝里看到了两棵小罗汉松。老连长眼睛一亮,亲自动手刨了回来,在门口两边各种一棵。看着这两棵“病恹恹”的小苗,能活么?大伙心里也没有底。试试吧!
经历了前两次的“竹篮打水”,对这两棵新栽的罗汉松,战士们也不敢指望它们能在这风口中扎根。一个月过去了,树枝上添了几簇绿叶。春去秋来,台风来了一次又一次,但这两棵树依然坚强地活了下来。再也没有人小瞧这两棵不起眼的罗汉松,培土浇水的人也多了。老连长每次训练完回来,看到这两棵树,黝黑的脸上总会得意地露出两排白牙。过了不久,老连长因为到了年限要转业,临走前他看了看为他送行的战士,又拿起一把铲,最后一次给这两棵顽强的小树培了新土。
十年过去了,连队的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这两棵风口上的罗汉松不见长高,但越长越粗,形状变得越来越像“迎客松”:树冠不向阳,背向风口生长,树干背风那一面才会长枝桠。
后来连队要在风口上建一堵挡风墙,施工没多久,就听到民工抱怨:干不下去了,往下挖了不到半米,就全是岩石。原来这风口上,常年刮大风,贫瘠的土壤只留下这薄薄的一层,在这里想把树种活,的确太难了!但这两棵罗汉松却奇迹般地扎了根。如今这两棵“迎客松”已经成了连队的文化标志,它的根不仅扎在了荒凉的小岛上,更扎在了海防战士的心里。
(实习编辑:王怡婷)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查看更多>>
上一篇:蜻盏 下一篇:正面看反面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