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茅奖硬知识,你未必都知道 | 路遥得奖后大骂:日他妈的文学

2018-07-07 18:53 编辑:那雨双

丛飞网,丛飞,从飞,散文精选,古诗文,古诗词,诗人的故事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

  为何设立茅盾文学奖?


  著名文学界大咖茅盾先生于1981年3月27日在北京逝世。他在病危期间,依然深切挂念着中国文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就在其逝世前两周,也就是3月14日,茅盾老先生在病榻上向其子韦韬口授了如下遗嘱: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


  亲爱的同志们,为了繁荣长篇小说的创作,我将我的稿费二十五万元捐献给作协,作为设立一个长篇小说文艺奖金的基金,以奖励每年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我自知病将不起,我衷心地祝愿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昌盛!


  致


  最崇高的敬礼!


  茅盾


  一九八一年三月十四日


  中国作家协会接到这份特别却又恳切的请求后,立即给予了高度重视。1981年3月20日,中国作协主席团召开会议,决定成立茅盾文学奖金委员会,由中国作协副主席巴金任主任委员。10月,中国作协主席团会议正式决定启动“茅盾文学奖”(为了准确起见,将茅盾原信中的“文艺奖”改为“文学奖”)的评选工作,巴金任评委会主任,首届茅盾文学奖在1982年评出。“茅盾文学奖”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是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之一。



茅盾文学奖的奖章

  奖金从何而来?


  茅盾先生捐出的25万稿费成为了茅盾文学奖的启动资金,红红火火地评出了第一届茅盾文学奖的五部优秀作品。然而,中国进入市场经济以来,所有文学奖项的奖金也水涨船高,中国作协也希望能够提高茅盾文学奖的“含金量”。虽然奖金已经相比当初的1000元(第一届)有所增加。到了2005年的第六届茅奖,奖金变成1万元。而第七届提升至5万元。但作为中国国内最权威的文学奖项,未免也显得有些“寒酸”。


  茅盾老先生给的25万元启动资金,暂时存入银行之后,并没有进行理财也未买股票,每届评奖时作协便会将利息取出,用作颁奖的奖金。但是,总有利息不够,捉襟见肘的时候。于是,奖金只得靠企业赞助,还有中国作协来筹集,但是鉴于此前某届茅奖接受了企业冠名而招来铺天盖地地唾沫,茅奖便坚决不接受企业冠名的赞助。



青年李嘉诚

  然而,就在茅奖因为奖金低却又不愿意屈从于市场经济之时,2011年李嘉诚赞助了茅盾文学奖奖金由5万升至50万,增长到了原奖金的十倍。只要是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每人都可以获得50万的奖金,注意,是每!个!人!


  那么问题就来了,恁么多钱,作家该恁么花呢?



刘震云

  恁么多奖金,该恁么花呢?


  在看奖金怎么花之前,我们不妨先看一看这最初几届的1000元的奖金到底相当于现在多少钱呢?


  单按金价来计算的话,1980年时黄金一克20元,现在黄金一克300元左右,按这个比例算的话 一块钱膨胀到了15元,1000块就是 15000。如果从购买力上来看,在1980年的时候1元钱都能做什么呢?交一个孩子0.6个学期的学杂费(一个学期1.6元)、治疗一次感冒发烧(含打针)、买20个雪糕、买7斤大米、50斤番茄、20斤小白菜,20个鸡蛋,到电影院看5次电影,乘20次公交车。


  现在再以1988年以《平凡的世界》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路遥为例,看看这1000元的奖金路遥都怎么花了。


  在《平凡的世界》获奖之前,路遥已经在文坛颇有名气,《人生》就已经在全国获奖了。但是当时的路遥家徒四壁,到北京领奖的路费还是他的四弟王天乐(当时的《陕西日报》记者)借的。《平凡的世界》虽然给了稿费,但是路遥烟瘾很大,他同朋友说,那点儿稿费,都不够自己几年抽烟的。茅盾文学奖的1000元奖金,除了要应酬文学圈的好友,剩下就是还债。四弟王天乐曾经回忆路遥得知获得茅奖后的情景:“路遥在电话上告诉我,去领奖还是没有钱,路费是借到了,但到北京得请客,还要买100套《平凡的世界》送人,让我再想一下办法。”本来获奖是一件极为喜悦之事,对于路遥却不亚于雪上加霜,没有路费去领奖,更没有钱买自己的书!王天乐告诉他今后再不要获什么奖了,如果拿了诺贝尔文学奖,他找不来外汇。路遥只说了一句话:日他妈的文学。


  在2011年茅盾文学奖由于李嘉诚的赞助,飙升至50万,奖金数额巨大,不同的获奖作家有不同的看法和花法。


  以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家为例,“段子手”刘震云开玩笑说,得知获奖消息的时候,他正在买菜,纠结于是买便宜的茄子还是贵一点儿的西红柿,得知获奖后,便当即决定买贵点儿的西红柿来庆祝一下!《天行者》的作者刘醒龙说“尽管媒体报道说奖金数额提升了,不过我一直怀疑,有那么多吗?直到中秋小长假收假,刚一上班发现奖金已经打到我的账户上了,我才相信这次奖金真的是50万元。”至于怎么花,刘醒龙挠挠头:“我有给老婆买辆车的想法,但老婆想拿着炒股票,不过股市有风险,怎么花还挺头疼。”


  此前刘震云曾开玩笑说得知获奖消息时他正在买菜,纠结于买便宜的茄子还是买贵点的西红柿,听说获奖后当即决定买西红柿庆祝一下。那现在50万元奖金已经到账,他打算怎么花呢?他说自己还没有打算好怎么安排。《你在高原》的作者张炜则表示他最近一直在国外,所以还不知道自己的奖金是不是已经到账,一贯严肃的他也轻松地说:“怎么花我还真没计划,怎么花不都能花出去吗?”凭借《推拿》斩获大奖的毕飞宇也声称自己没太关注:“我从来没有管过账,都是我夫人在打理。总之,夫人说了算。”



  但玩笑归玩笑,在这个出版业和纸质图书不甚景气的时代,能够因为一部作品而获得数十万的奖金,的确能够些许抚慰在市场化经济下落寞的文人,更实在的是,能够提高作家的购买力,改善物质生活条件。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及其作品有哪些呢?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 1982年


  魏巍《东方》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


  莫应丰《将军吟》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


  古华《芙蓉镇》


  《芙蓉镇》作品简介


  古华的长篇小说《芙蓉镇》,是一部对历史进行深切的的思,对极“左”路线破坏了的中国农村生活进行了深刻描绘的作品。照作者说的,他唱了一曲严酷的乡村之歌。然而,严酷之中见深情,它同时又是一曲对来之不易的新生活的赞歌,倾注着作者对党的三中全会路线和政策的由衷热爱。


  首先,吸引读者的,是作者手中那支散发着浓厚泥土香气的风俗画笔。芙蓉镇这个“小社会”,其实也就是一个小小的性格世界。人物性格刻画的深度,决定着作品的思想深度。在《芙蓉镇》的人物结构中,既有受难者、抗争者、动摇者,也有凌虐者、迫害者。《芙蓉镇》在艺术结构上,承继了我国传统现实主义的特色。它以芙蓉姐的命运为主线,有机地把繁复的人物命运组织起来,环环紧扣,相经勾,如溪涧之归长川。


  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1985年


  张洁《沉重的翅膀》


  刘心武《钟鼓楼》


  李准《黄河东流去》(上、下)


  《钟鼓楼》作品简介


  《钟鼓楼》是刘心武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并由此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小说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在北京钟鼓楼一带的故事,展示了极其丰富多彩的社会场景,在风俗、观念开始发生巨变的迷人的北京老城,陈说着市井的悲欢、几代人的命运,穿越岁月烟尘,再看刘心武笔下的动人世相,犹同翻开了城市记忆的鲜活浮世绘……堪称一部洋溢着浓浓京味的现代《清明上河图》。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1988年


  路遥《平凡的世界》


  凌力《少年天子》


  孙力,余小惠《都市风流》


  刘白羽《第二个太阳》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


  《穆斯林的葬礼》作品简介


  一个穆斯林家庭,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富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提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的心路历程,以及在政治、宗教的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着力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文学画廓中前所未有的人物群像,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拔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


  本届荣誉奖


  肖克《浴血罗霄》


  徐兴亚《金瓯缺》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1998年


  陈忠实《白鹿原》(修订本)


  王火《战争和人》(一、二、三、四部)


  刘斯奋《白门柳》(一、二部)


  刘玉民《骚动之秋》


  《白鹿原》作品简介


  这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


  主人公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话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栗。


  厚重深邃的思想内容,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形成作品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令人震撼的真实感,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长篇力作。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2000年11月11日在茅盾故乡浙江省桐乡市举行颁奖大会


  阿来《尘埃落定》


  王安忆《长恨歌》


  张平《抉择》


  王旭烽《茶人三部曲》


  《长恨歌》作品简介


  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王安忆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跌宕起伏。四十年代,被选为上海小姐的王琦瑶,做了当时上海某要员的金丝雀。上海解放,要员遇难,王琦瑶成了普通百姓。表面的日子平淡似水,内心的情感潮水却从未平息。新知无奈负心,又遇旧爱,生命中的男人来来去去,最终王琦瑶难逃劫数,死于非命。


  《长恨歌》从一段易于忽略、被人遗忘的历史出发,涉足大上海缓缓流淌的生活长河。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2005年4月11日揭晓


  熊召政《张居正》


  张洁《无字》


  徐贵祥《历史的天空》


  柳建伟《英雄时代》


  宗璞《东藏记》


  《无字》作品简介


  小说以女作家吴为的人生经历为主线,进述了她及其家族几代女性的婚姻故事,描摹了社会大动荡、大变革中各色人等的与世浮沉、坎坷人生,展现了中国近百年间的风云际会,对二十世纪的中国进行了独特的记录与审视,写出了一个说不尽的时代。


  小说文字灵动洒脱,情节精妙跌宕,人物复杂逼真,布局宏达伟阔。好似一部雄浑的交响乐,一个回旋又一个回旋,撞击着人们的心灵,进行着灵魂的拷问,留下无尽的思索,实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


  老子有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太深重的苦难恐怕难以表述,太饱满的感情恐怕无法言说,是曰《无字》。我们却于《无字》中看到了作家对人类精神家园的苦苦寻觅,听到了作家对新世纪的美好祈盼。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2008年10月25日评出,2008年11月2日在浙江乌镇颁奖


  贾平凹著《秦腔》


  迟子建著《额尔古纳河右岸》


  麦家著《暗算》


  周大新著《湖光山色》


  《秦腔》作品简介


  小说是以一个陕南村镇为焦点,集中表现了改革开放中乡村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传统格局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被称为“一卷中国当代乡村的史诗”。书中写到了中国农村生活20年来变化中的种种问题,比如为什么有大量农民离开农村,农民如何一步步从土地上消失等等,同时加入了作者对当今社会转型期农村各种新情况的思考和关注。当代乡村变革的脉象,传统民间文化的挽歌!谁主盛衰:天、地、人相互对质;忍观沉浮:命、动、势彼此角力!魔幻笔触出入三界,畸形情恋动魄惊心,四稿增删倾毕生心血,一朝成书慰半世乡情!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1年9月19日在中国国家大剧院小剧场(北京)举行颁奖典礼


  张炜《你在高原》


  刘醒龙《天行者》


  莫言《蛙》


  毕宇飞《玉米》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蛙》作品简介


  小说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并结合计划生育过程中的复杂现象,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精神世界。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2015年8月16日揭晓,9月29日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颁奖典礼


  格非《江南三部曲》


  王蒙《这边风景》


  李佩甫《生命册》


  金宇澄《繁花》


  苏童《黄雀记》


  《繁花》作品简介


  小说以大量的人物对话与繁密的故事情节,像“说书”一样平静讲述阿宝、沪生、小毛三个童年好友的上海往事,以十岁的阿宝开始,由一件事,带出另一件事,讲完张三,讲李四,以各自语气、行为、穿戴,划分各自环境,过各自生活。小说结尾,阿宝与沪生依照小毛的遗言,去帮助法国人芮福安和安娜,这两位法国青年借宿在小毛的房子里,雄心万丈地准备写一个上海剧本,法国工厂主爱上了中国的纺织女。结尾处这个故事像一出寓言剧,作者暗讽时下流行的上海传奇,不过是一些滥俗的套路,仿佛出自外国人的手笔,对于真实的上海的不了解。


  (编辑:郑娜)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查看更多>>
上一篇:萨特:我为什么要拒领诺贝... 下一篇:埃利.威塞尔去世享年87岁...
分享到:
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