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新加坡——新加波游记

2020-03-09 00:50 编辑:糜元霜

丛飞网,丛飞,从飞,散文精选,古诗文,古诗词,诗人的故事

暑期去新加坡,除了和大家一样对它的干净印象深刻外,我对新加坡还有一些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

冷气

知道新加坡地处赤道附近,终年气温都在20℃以上,我们去的时候平均气温大概30℃吧。加上潮湿,应该感到更热。去前我就做好了充分的防暑降温准备,可没想到的是一到新加坡,大巴和室内的温度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得及时声明一下,是冷,不是热!

一出机场,前来接我们的大巴早就等在门口。大巴司机很敬业地打开大巴两侧的行李箱,帮我们把大大小小的箱子整整齐齐地放进去。走进大巴,我马上打了一个冷战,裸露在外的胳膊、腿上立刻布满了一层细密的疙瘩。

坐下后,我调整了一下头顶的空调旋钮,没什么作用;想求司机师傅,又怕露怯,只好忍了。剩下的旅程我就只好抱着两个胳膊对抗超强劲的冷气了。

后来,在一周的行程中,只要上了大巴,温度都很低,我感觉也就16℃吧。

房间里的温度也一样,给人的感觉不是凉爽舒适,而是寒冷。

不明白了,直到现在也还没想明白:开空调不就是为了不热吗?在新加坡尤其如此,干吗要制冷制到真的让人感到冷呢?也许新加坡人都早已习惯了这个温度了吧。

霉味

来到提前订好的旅馆,一进房间,一股寒气连同一股霉味扑面而来。我第一反应是先开窗透透气再说。冲到窗户前研究了半天,也没有打开——钉死了。新加坡人不用换空气吗?我们可是在滴水成冰的寒冷冬季,报纸、电视上都在教大家一天要换两次空气的。

本想凑合一下算了,用"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安慰自己,过一会就习惯了,习惯了就好了。

过了两会儿也没习惯,感觉连呼吸都受到了限制,叫来服务员询问,说是以前有人从窗子跳楼,所以就把所有的窗子钉死了。看来只这家旅馆是这样吧,算是个个例,只好忍着了。

不过后来还是发现了这是一种普遍现象,新加坡人不管是家里还是办公场所,都不怎么开窗,都有一股霉味——起码我到的地方都如此。

不开窗是因为要开空调,空调的温度还基本都是16℃-18℃,所以感觉除了"冷"就是"霉"。

我们总宣传说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是26℃,新加坡人一定觉得16℃-18℃才舒适,那我们是不是因为能源紧张才这么说啊?不过我还是觉得26℃真的不错,就是再怕热,低到22℃就算触底了。

我们终于在这件事上低碳了一回。

人字拖

国内,在公共场所,我们总是被教育,穿拖鞋是不礼貌的,这已经成了我们的常识,即便去市场买菜,我也会换下拖鞋的。

没想到,新加坡满大街都是穿拖鞋的,尤其是女人,还特别偏爱那种极简约的人字拖,五个涂成或鲜红或黑紫的脚趾甲,看起来还真有点性感。

我们的导游就穿着人字拖。休闲时穿拖鞋我还能理解,导游可正儿八经是在工作中啊。难道因为热和为了舒适就可以人性化到这种程度吗?

不过,我喜欢这种随意。

虽然明白美是要付出代价的,但对早出晚归奔波在异国他乡只想一览他国风貌的游客来说,高跟鞋实在太痛苦了,那本来就有悖人性。

这个时候,能名正言顺地穿拖鞋,却非要穿高跟鞋,傻啊?

所以,我们也入乡随俗,很快都换上了随身带的拖鞋,可惜没有人字拖。即使有,估计我也不会习惯让一根细细的带子夹在两个趾头之间,那种时髦是要付出很不舒服的代价的。

这又应了习惯成自然那句话了。

我决定,回国后也买一双人字拖,让脚充分享受一下被最大限度解放的快乐。

车速

新加坡寸土寸金,马路都不怎么宽,没办法跟我们动辄八个车道的宽阔马路相提并论,可奇怪的是我们的城市很多都变成了堵城,人家的马路基本上都是畅通无阻,更奇的是,人家的车速极快。

我们坐的大巴,跟国内的公交车差不多个头吧,在那么窄的马路上跑那么快,还经常拐硬弯,让人直担心司机的车技,为他捏一把汗。

不过,人家的技术那真叫好,硬是让我佩服。坐在车上的感觉好像就是传说中的风驰电掣吧。

绿化带

新加坡的绿化有一个跟国内截然不同的特点。

看惯了国内大城市修剪得整整齐齐的绿化带,新加坡的绿化给人一种极新鲜的感觉。

走在新加坡的大街小巷,园林绿化往往给人一种不加修饰的自然美感。处处层次丰富,草地、灌木、乔木自然搭配,各种不同树种混种而形成的自然生态比比皆是,包括路中的绿化带也绝少整齐划一,行道树及灌木皆无刻意修剪的痕迹,极少剪成几何形状的,而是任其自然舒展蓬勃地生长。

这种自然的感觉让我非常喜欢,而更让我大吃一惊的是马路中间的绿化带竟然还另有用途。

据导游介绍,新加坡马路中间的绿化带是可以移动的。战时移开,马路就成了跑道。因为新加坡国土太小,若发生战争,飞机的起落问题就能解决了,可谓一石二鸟,一箭双雕。

我真的很佩服新加坡人在小小的国土上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查看更多>>
上一篇:月夜游泰山 下一篇:来马来西亚的感受·马来西...
分享到:
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