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散文:读书的收获

2020-12-15 15:53 编辑:云彩间

丛飞网,丛飞,从飞,散文精选,古诗文,古诗词,诗人的故事

文/管佑

关于写作文,许多小朋友大朋友一提起就会头疼,或者说愁的要命。于是,好多同学都报了作文班,希望能够从作文班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这真的管用吗?      对此,我的感触复杂而无耐。     很幸运,我有一个做民办教师的父亲。我们小时候写作文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的,而且作文往往定在周末。有了父亲的"帮助",我写作文当然不愁了,最让我自豪的是,我的作文几乎每次都能够作为范文在班上被老师朗读。      

可是这样的美好时光持续到五年级结束时终止了,因为六年级那时属初中,初中写作文是在每个礼拜五的下午。最要命的是,写作文只有两节课的时间,第二节课后必须交作文。      没有了父亲的"帮助",写作文成了我学习当中最纠结的事情,我的不幸自此拉开了序幕。在本村同学心目中,我原是作文“高手",可是没有了父亲的帮助,我甚至连其他普通同学都不如,两节课根本就写不完一篇完整的文章。为此我受到老师极其严厉的批评!      初中阶段正处于敏感期,叛逆期。那种批评带来的打击是致命的,其实内心的苦闷、憋屈难以名状。由小学过渡到初中,完全是从高峰跌到了谷底。那段日子我仿佛失魂落魄一般,时时刻刻在想办法能让自己的写作水平能够"恢复"到以前的"水准"。可是我觉得自己的努力如牛泥入海,根本看不到一丝希望。感觉自己写每一篇作文都是从零开始。      与其说过去我的作文写得好,不如说是父亲的水平高,因为过去的每一篇作文都是父亲口述,我做记录。


曾记得小学时写作文,我都是星期天玩了一整天,到了星期一清早五点多钟,被母亲叫醒,我壮着胆子忐忑不安推醒睡梦中疲惫的父亲,让他一字一句的教我写。父亲念一句,我写一句,父亲实在太疲倦了,我不忍心叫他,于是等,但我又不敢等太久,因为写不完,老师会给我吃“训面"。

等父亲再次醒来时,前面的内容全忘了,我就从头到尾读一遍写过的内容,父亲再教我一段,我再匆匆的记录下来。如此这般,循环往复,等到天色渐亮时,一篇佳作就算记录完成。这时我会拿着草稿以箭一般的速度飞奔到学校将文章工工整整地誊到作文本上,然后“心有成竹"地等待老师即将到来的表扬和赞许。

       其实我虽然没能够从父亲那儿学得作文的诀窍,但我对作文有自己的标准一一语言不流畅,文章结构不合理的作文,就连自己都交代不了。苦于当时词汇贮备不足,心有余而力不足,写每一篇作文,常常开头信心百倍,结束时偃旗息鼓,写作文一直在遗憾的叠加中苦苦度日。        

我如何扭转困境,当时懵懵懂懂,全然不知,只是清楚每周的作文都与本单元所学的文章密切相关,于是我开始认真仔细地阅读语文课本中所选的课文。别人可能读五遍,我就读十遍,直到把文章读得滚瓜烂熟为止。慢慢地我能够把课本里的好词语用到自己的作文里。终于在某年某月某日,一个星期五下午我居然顺利完成自己心中所谓的“雄伟大业"。        高中期间,开始大量涉猎文学作品,包括当时畅销的名著。《年轮》、《穆斯林的葬礼》、《平凡的世界》、《茶花女》、《白鹿原》等即是此时读的,我读名著不求大略,而求精细。如1998年读《白鹿原》,正好在河曲中学补习,整整一年才读完。     读的书多了,思想和眼界渐宽,总感觉想写点读后感什么的,或者读的书多了想把一些美好的词句,优美的段落抄下来,再后来就有了想自己写东西的欲望。      日记是我写作的雏形,也算是开端。是在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写日记的习惯记不得了,但自此便没有止步,直至大学毕业、工作以后都不曾间断。


我是个教英语的,但是我后来一直没有放弃写点东西,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初中升高中那一年,我参加了五寨第四中学150名优生参加的现场作文大赛,而且以绝对优势获得了冠军。      参赛前,我自己没有一点底气,甚至根本不期望自己能得什么奖,只是埋头静心表达自己当时的心情和处境。清楚地记得,当时写了1500字左右。字数不多,但是当文章写完的时候,我的泪流得稀里哗啦一塌糊涂。     那件事情成为我今后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还有件事是高二时由于自己对文学的执着,我以五寨四大"文学青年"的身份荣幸参加了"首届山西省中学生现场作文大赛。只记得那时心气高,自己俨然一副"文学青年"的派头。但那次,没有获任何奖,只是其中一人说凡参赛的最差也是优秀奖,可我终究没见过任何证书的影子。     

 若干年后我得知他们三人中,一人供职《人民日报》社,一人进了山西省政府,一人情况不明,而我由于就业压力吃紧,英语专业紧俏,也为了将来能有碗饭吃,就痛苦地放弃了中文,选择了英语专业,然后顺理成章地当了一名英语老师。不伦不类,违背自己的意志,荒芜着自己曾经挚爱的乐园。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拾起了五寨宣传部主管、五寨县文联主办的文学专刊《清涟》。看到了编辑赵东方,我问他人:哪个赵东方?人们说:上体育课的赵东方。“体育老师也能写文章?"接着是数学老师杨海燕,物理老师秦焕英,这还不算啥。主编刘笑梅,这又是何方神圣?答曰:刘贵海老师夫人。"啊?高中时包灶做饭的师母!还是主编!开什么玩笑!"我简直就不敢相信自己的视听。可是以上这些老师或诗或文确实造诣不浅。东方的《共锅》、《二舅》心存怜悯,关心弱势群体,显示了不俗的笔力,刘笑梅的《父亲》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展现父女之间的动人恩怨,《小镇上的女人》入围"赵树理文学奖",而且赵东方和刘笑梅因为文学的突出成就已经成为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看来一个在文学上有建树的人与他/她的职业工种没有直接关系。他们感人的作品,他们不辍的努力感召并激励着我努力前行。后来,我参加了几乎"清涟读书会"的全部文学讲座及沙龙,认识了推敲文字极苛刻的文学前辈李恒大爷,奉行"文学向生活致敬"的《五台山》副主编阎沁梅老师,书法、文学双馨的五寨籍作家徐茂斌大哥,以平淡朴实的文字让情感翻江倒海的作家孙莱芙老师,口语美丽,故事独到的赤峰作家王慧俊老师,长篇力作《大嵋公河》作者籍满田老师…      无论本土,还是外籍,无论何种职业,也不管男女,他/她们已经把自己的生命与灵魂献给了文学事业,我窃以为正是对文学的执着与追求,他们才创造了如此瑰丽的空间与境界。     

此刻,我突发奇想:文学如跳舞,起初,跳得好的给围观者以美的震撼,受之感染,围观者情不自禁于无声处翩翩起舞,经时舞技渐精,尔后去吸引更多人起舞。而我就是那个围观舞蹈的人。于是我的拙作渐渐被《清涟》、《星河》刊登,《四月初八》收入散文集《清涟碧波》。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段时间围观,虽未有称心之作,感触倒是颇多。私以为: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高级阶段,因为作文是写作者利用所学习的文字,经过对文字不同的排列组合来表达自己意志和思想的脑力活动。    

 这种活动最难的是立意,立意即是为文章铸魄。如果文章失去了灵魂,即使辞藻华丽,结构缜密也是垃圾一堆,无法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

查看更多>>
上一篇:散文|逝去的爱情(原创) 下一篇:原创散文诗歌:当你老了
分享到:
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