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背影里的乡愁

2022-07-18 11:43 编辑:云彩间

丛飞网,丛飞,从飞,散文精选,古诗文,古诗词,诗人的故事


文/陈智华

细雨中

中寨的秋天,总有那么一段日子会被浓稠的雾气所笼罩。细雨如丝,密密地在空中交织缠绕,天气像老眼昏花的大娘,理不清手中的麻绳。到了中午,雨稍稍停歇,我打算去老家走走。骑上摩托,路面湿滑,我的脚始终放在刹车上,不敢有半点走神。车行至村口,清寂得很。

老家的名字叫后子丫,是沿河县中寨镇勤俭村辖下的一个村寨。寨子三面环山,山中还没有到秋意高远、层林尽染时节。大雾茫茫,像一块幕布把群山都遮住了。停好车,我就在寨子上转悠。遇到熟识的人,就上前去打招呼,但终究是没有一股亲切劲了。现在熟识我的老人越来越少,他们像深秋的果实,成熟后落进了大地。故乡慢慢成了我人生路上的一个驿站。

在一片银杏树林里,我伫立了很久。银杏从树上簌簌地落下,撞向草丛或石板。落在石板上的银杏摔得皮开肉绽。秋天的草丛,幽深神秘,银杏掉进去后就莫名地消失得无影无踪。扒开一丛丛草,反反复复找,才看见零星的几颗银杏,像顽皮的小孩子在和你捉迷藏。银杏树具体有多大的年龄,我不得而知。在我很小的时候,每年银杏黄时,精美的杏叶从枝头飘落,像一群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爷爷会扛一架木梯子,架在笔直的树上,爬上树后用竹竿捅下一颗颗金黄的、圆滚滚的银杏。捡到背篓里,背到小溪边去清洗掉外面的果皮,然后背回家晾晒,等水分晾干之后,再背到集镇上去卖。爷爷去世后,银杏林中长满了杂草,满地的银杏再也没有人去捡了。

经过溪水淘洗的银杏,看上去白涔涔的,放在锅中爆炒或是放在火堆中烧,是我童年常做的事。一颗颗银杏爆裂出来的果肉,吃在嘴里感觉非常鲜嫩。银杏不能多吃,这是爷爷告诉我的。人们说,银杏吃多了会长白头发,不知是不是真的,我也无从考证。站在银杏树下,看着银杏叶子,一张张往下掉落,爷爷的脸庞慢慢浮现在眼前。

银杏树林的不远处,是一坡稻田,田里的稻禾上一咕嘟一咕嘟地垂挂着谷穗,披挂着许多晶莹剔透的雨珠。脚下的小路,泥泞湿滑,曾经深深的牛蹄窝,已被时光的尘土灌满。站在田埂边,轻轻抚摸着一粒粒饱满的谷粒,谷粒上的露珠涤洗着我的手指。此时,天空开始飘起蒙蒙细雨,漂浮在山间的云雾像一艘挂着巨帆的船,慢慢地向寨子靠拢,仿佛这小山村就是一座码头,是游子心灵的港湾。放眼望去,寨子被雾吞噬了,只留下眼前一丘丘金黄的稻田。

秋天的雨下得缠缠绵绵,不一会儿,我的发丝被雨水浸湿了。我往寨子上走,看到很多老屋大门紧闭,曾经熙攘的故乡,变得愈发萧条落寞。每家房屋前的菜园,都围上了竹篱笆,菜园中不见鸡啄食在菜叶上的青虫,也不见从瓦片上窜出来的炊烟。满地枯黄的树叶,无人清扫,落叶就在地上虚虚地堆积,脚一踏上去,叶子就粘在了脚底,怎么也甩不掉。

雨斜斜地飘散,空气湿褥褥的,远山空濛,山体的曲线若隐若现。山中很少有人去了,大片大片枯黄的灌木丛,绵延在我遥远的视线里。走到老屋前,老屋只残留一些痕迹,童年的记忆如电影的画面一样,在我的脑海中闪现。院坝里长满了荒草,杜仲树站在土坎边上飘摇着枝头稀疏的叶子。几只麻雀像几张枯黄的树叶,从树上梭到了地上觅食,不一会儿它们扑腾着翅膀上的雨珠,向远处飞走了。

天慢慢暗淡下来,一缕阳光从云层中挤出来,漫撒在田野上。金黄的稻田,像一块块遗落在地上的彩带。一束光的到来,给村庄带来了短暂的温暖和光亮,这短暂是足够美的,以至于我回忆起故乡那个细雨黄昏时,像走进了一段美丽的梦境一般。

我徜徉在故乡的小路上,重温儿时的记忆。记忆像溪水一样,在沟渠里流淌。走到故乡一个叫碾房的地方,看着溪水哗啦啦地流淌,记忆的匣子一下子被打开了。在我很小的时候寨子上缺水,碾房里的水清洌、甘甜,人们都来这里挑水,两只水桶在扁担两端晃悠,两只水桶像两个银铃,荡出一阵清脆的响声,像一曲妙曼的轻音乐。

阳光消失了,山岩上又缭绕着云雾,一棵棵枫树蹭蹭往上长,捅破了薄薄的云层,露出细细的树梢,树梢上几片叶子在风中摇曳。一阵细雨又开始飘洒,雨像一粒粒豆子在地上翻滚。

让农民最发愁的是遇上下雨天,十天半月全被烟雨笼罩,眼看着土地里的庄稼慢慢成熟,一年的辛勤付出终于有收获了,却遇上雨天。庄稼收不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庄稼腐烂,在腐烂之中发出一簇新芽。

走到村口,大片荒芜的田野上滋生出杂草。我沿着小路往前走,杂草漫过了我的头顶,脚下的小路上全是石板,长年累月,石板被一双双脚磨砺得无比光滑。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小时候乡里人收庄稼的情景,他们背着满满一背篓金黄的玉米棒子,走在弯弯曲曲的石板路上。

黄昏过后是黑夜。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看着故乡的黄昏,像烟花一样绚烂,而后慢慢消失。黑夜漫过来,寨子露出零星的灯火,现在故乡太清寂了,静到只听见细雨在耳畔沙沙地流淌。

碾房

一段流淌在邈远时光里的水,依旧永不停息,而一些久远的记忆却在慢慢消失,对于那个叫碾房的地方,印象却十分深刻。碾房在村子的东边,与一条连通其它村寨的石板路毗邻。站在石板路上,便能听见潺潺的流水声。

听老一辈人讲,碾房在上世纪曾是村子最热闹的地方。在粮食加工机械还不太发达的年代,村里人用碾子压碎谷粒,去除麦穗的糟粕,碾米的人络绎不绝。一些老人和农闲在家的人,时常来这里凑热闹,唠嗑家常。而今,随着岁月的飘逝,碾房已经显现出破败的迹象,用旧的碾盘散乱地堆在杂草丛中,废弃的碾房洞,长满了苍翠蓬勃的青苔。

村里人在乱石中开辟出来的逼仄小路,隐于密丛深处,若不细看,无法感知它的存在。几株高大的杉树,使碾房洞的奥秘显得扑朔迷离。临近洞时,四处都闪亮着新绿,摇曳着新花,娇姿靓眼,清芬诱鼻。

碾房洞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青藤顶着清露沿石壁垂下,在朝霞的浸染下,熠熠生辉,清风轻拂、流光绚丽,慢行于小路上,使人流连忘返。驻足细听,仿佛古老的碾子声还在回响,合着流水奏鸣历史的音符。

环眸四望,碾房洞的水面,娉婷着青烟,晨辉穿透叶缝洒在水面,如万千明亮的星星在闪耀。微风袅袅中,青藤像一袭绿衣的仙子在星辰中飞动,摇曳。缕缕清芬也随风盈袖,霎时,一种亲切美好的情愫由心而起,叫我不得不去亲近。碾房洞的水,水丽明透,清澈如镜。在满是青苔的岩石上,唱出一曲人间天籁。碾房洞的水清凉解暑,如母亲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村里一代又一代人,让村庄得以繁衍生息。洞中的钟乳石,在壁上形成各种动物的形状,有猴子献桃、仙女撒花……石壁的夹缝中有水鸟建造的巢穴,几只嗷嗷待哺的雏鸟伸出小脑袋打量着这个新奇的世界。

洞中央有几块石板,被人们的脚步磨砺得像玉一样光滑。小时候,我们常常来这里洗衣服,捣衣砧薄如蝉翼,被水一击必透,玩耍时的嘻戏声,在洞中久久地回响。几只水蚌鱼的黑影,在清澈见底的水潭里,峭楞楞的如鬼魅一般游来游去;蝙蝠飞旋,盘在石壁上,如诗人酒醉后,写下的几句诗词。洞中的光景并不匀称,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音乐大师奏响的名曲。

往里走,洞的上空有两个天坑,好似故意给碾房洞戴的眼镜。透过天坑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滟滟阳光撒进洞里,涟涟青波中柔柔地摇绿。剪剪清风让竹子更加鲜新恬美,曼妙婀娜,仿若这天地都随它们在飘曳飞舞。我慢慢徜徉在这惬意的美丽中,流连、飘荡,痴痴地听流水呢喃,轻轻地看光影浅绘。走至洞深处,心会滋生出许多惶恐。碾房洞黑得深邃,如奥秘无穷的宇宙,等着人们去探索。此刻不必惊慌,闭上眼睛,放空心灵,细听水的禅语,体验洞中的空明。水中的石头是一块块活化石,是属于村庄的无价瑰宝。石壁上千奇百怪的钟乳石,在凄风苦雨中,凌厉了千年的凄伤。

水从地下咕噜咕噜地往上冒,在电筒微弱的灯光下,好似一个个易碎的气泡。很少有人走进洞的深处,大人们编出一些鬼怪的故事来吓唬我们,为的就是让我们少进洞,以免发生意外。我们常常不听嘱告,偷偷地邀约一群伙伴,各自提着水桶,拿上家里的粪箕就进洞捞水蚌鱼了。

在炎炎夏日里,赶集的人走累了,走进碾房洞内,暑气顿时褪去大半,等脸上的汗水晾干之后,掬一捧水送进嘴里,甜甜的,清冽。遇上洗衣服的老人,往往会坐下来摆摆龙门阵,说得最多的就是问候庄稼的收成和耕作。洗衣粉的泡沫漂浮在水面,跟着水肆意流淌。一条条沟渠像碾房的血管,将流水引到田里去灌溉秧苗。水在长长的沟里窄窄地流,碎银似的水花,努力翻滚着,像一群小孩玩游戏时发出欢悦的笑声。

碾房的水,在冬季变得很温暖,没有夏天那般寒冷刺骨。我在童年最喜做的事,在冬天把身子浸泡在碾房的水里,水像丝绸一样温暖顺滑。农村人,一年都难得洗几次澡,每到农闲时,他们会把田耙好,然后在田里蓄满水,远远地看,明恍恍的像一面面镜子。 耙田,身上会沾满泥土,然后把全身脱得精光,赤条条地躺在水中,美美地洗上一回澡,是多么舒服的事情。

曾经炊烟浓稠的故乡,越来越稀少、荒凉,唯有碾房的水,亘古不变地流淌。那汩汩的流水声,像在吟唱一首首挽歌。

背花生

天刚刚擦黑,母亲念叨着,花生扯出来要在地里过夜。我看出母亲的担忧,便背着背篓朝花生地走去。太阳已落土,夕辉却异常明亮,天空是淡蓝色的,青灰的云朵像鱼尾一样在慢慢游动。在我急匆匆赶路时,偶尔抬起头打开手机上的相机,拍下那美丽的景致。残留的夕光已默默给大地抹上一层若有若无的淡黄。

到了花生地,天色渐渐暗淡下来,母亲把花生从泥土中扯出来,一摞摞整齐地码在了空地上。地里长满了深深的野草,我能想象出母亲艰难地弯着腰,把花生从杂草中分拣出来的样子。这些年求学他乡,我已经疏远草木,曾经熟悉的记忆,被岁月蒙上了一层灰渍,越来越模糊不清。

我把背篓放在土坎上,然后把花生一摞摞抱进去。花生上沾着泥土,拿起来感觉沉甸甸的,轻轻抖掉泥巴,大颗大颗的花生银铃似的在空中响动。抱花生的速度始终赶不上光阴消逝的速度,天已透黑,在背篓四周插几根树枝,往上又垛了几摞花生,堆积的花生在背篓中的高度超过了我的头顶。经过几番来回折腾,额头上渗出许多晶莹的汗珠。空气渐渐凉爽起来,让人感觉很舒畅。

小镇的灯火次第亮了,远远地望去,呈现出一派温馨祥和的景象。蟋蟀在草丛中鸣叫,当我沙沙的脚步靠近它们时,那一阵阵大地的音乐便戛然而止,当我的脚步渐渐走远,啾啾的声音再次响起来。我俯下身子,准备把满满一背篓花生背回家,试了几次,背篼只是摇晃了几下。花生的重量比我预想的要重很多。年少时,每年收庄稼都能背着满背篓包谷,在山间小路上健步如飞。如今我已拥有成年人的骨骼,按理说能够承受得起一大背篼花生的重量。我不断地与自己较劲,再一次俯下身子,双腿盘屈在地上,找到发力点后,一鼓作气把背篓背了起来。在我起身的时候,从头顶上方掉了几摞花生下来,我顺手接住抱在了怀里。在夜色中,我歪歪斜斜地走在草莽丛生的小路上,汗水顺着脸颊一颗颗滑落,肩膀被背篓的肩带勒得生疼,仿佛那一根根蔑条已经嵌进了我的肉里面去了。

小路并不平坦,稍不留意就会崴脚,手机电筒发出微弱的光芒,像一块头巾,把黑暗一点点收紧。还未收割的包谷秸秆矗立在路的两旁,派生出来的叶子一次次拉扯着我的背篓。崎岖的山路让我踉跄了很多次,摔倒又爬起来继续走。农民都把庄稼当作宝贝,我背上的花生是母亲用辛苦和汗水浇灌出来的果实,我不能扔下它们独自回去。

月牙顺着老鸦山慢慢爬上了天空,铆钉一样的星子死死地扣在夜空上。我无暇抬头。我也不担心花生会掉下来。归巢的鸟站在枝头上停留一会儿,偶尔发出咕咕的叫声,那声音被风传送到我的耳朵里,让人惆怅。渐渐地双臂开始发软,力气透支到了极点。我不得不找一个地方坐下来休息。坐在一块被太阳晒过的石头上,余温还未褪去,全身感觉暖烘烘的。从夜空吹下来的风,丝丝缕缕,轻抚过脸庞,头顶的树枝哗啦啦作响,几片叶子缓缓掉下来,在暮色中看得不是很真切,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树叶子,只看见有影子在眼前晃荡。

当我再次背起背篓时,突然发现自己像孕妇一样举步维艰了。人一旦懒下来就容易犯疲劳,走起路来双腿哆哆嗦嗦的,像摇曳在秋风中的茅草。终于看到别人家房屋后的灯光了,那一束束光纷纷从窗口上射下来,照亮我脚下的路。只要有光就会看到希望,于是我灌铅一样的小腿突然充满了力量。回到家,把花生从背篓上卸下来,像卸下一种责任,但我知道,一生中还有更多的责任在等着我。

立秋记

昨夜还满满的皓月,地上被月光朗照着,谁也不曾想,乌云会在午夜悄悄溜上天空,雨水在人们熟睡时啜泣不止。刚过完七夕,人间还沉浸在被爱包裹的氛围中,从窗外吹入室内的风,都夹杂着脉脉的情味。

在迷糊的睡梦中醒来已是清晨,雨水沿着屋檐成串地掉落,像断了线的珍珠,在地面嘀嗒作响。平日里清脆的鸟叫声,消匿在茫茫的大雾中了。我家后面是一片苞谷地,推开窗放眼远眺,远近的苞谷丛,高低错落地分散在田野里。夏末秋初,苞谷还未完全成熟,苞谷秆清廋的身姿挺立着,像会舞蹈的少女,手中拿着无数条绿色彩带,准备随风起舞。秸秆末梢的玉米穗,正在由黄转红,腰间的玉米棒挂着稠密的细须,被青色叶子包裹的玉米粒,还要吸足几天阳光才能变得饱满。

立秋的雨,落得让人措不及防。庄稼、鸟儿……人间的秩序,被一场绵绵秋雨所搅乱。开门即见山。家屋后的山,形似老鹰,所以俗称老鸦山。山上披垂着阔叶乔木和针叶树木,还需要些时日,便可见到万山红遍的景象了。山峦如翻过来的陀螺,慢慢往上收拢,形成一个尖垛。一条弯曲的公路,缠绕在山腰,像抽陀螺的线。下雨天,从山洼里升起的白雾,顺着黛青葱茏的斜坡往上攀爬。一缕缕雾像一群群人,遇到陡峭的岩壁,伸出手来相互拉一把。

若是逢上晴天,老鸦山顶上会积攒着朵朵白云,一整天都不会散去。今日立秋,雨水的悄然而至,改变了山的格局。老鸦山顶上的雾,成了连通天地的信使,将天上的雨水稍来人间,将大地的露珠寄往天堂。

总感觉一入秋,天气就越来越冷,我的家乡中寨镇,处在高寒地带,这样就更加感受到秋的寒意了。

一年的好日子所余不多了。母亲将收庄稼的时间正式排上日程,天天都会去地里头走一遭,今日采瓜撷豆,明日摘菜挖土,日子紧挨着日子,好像没有农闲的时候。

早熟的庄稼,没有来得及收,野猪、刺猬、山雀总会饱食一餐,这时庄稼地一片狼藉,农民除了对觅食者的咒骂之外,便只剩下久久的哀叹了。

中午雨水停歇,蝉抽出空挡时间,站在枝头开始高歌,用生命在为自己吟唱。偶尔有几缕阳光,撕破厚重的云层,像一道金色的瀑布,从天穹倾泻而下。蝉的叫声不是单一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像一部大自然的立体和声,热烈而饱满,时而低缓,时而急促,时而悲切,时而高亢。

立秋并不等于万物肃杀,刚经历夏日的酷暑,田野、山川还是呈现一种阔大的意境和粗粝的美。距离秋天的收获,还很遥远,路边的小黄花开得很俊俏。风还是极柔软,不是刺骨的寒,也不是焦灼的暖。

中寨镇的四季有声有色,立秋也不例外。瓜果的藤蔓,在夏季完成了开花结果的使命,在立秋的节气来临时,枝叶渐渐显现出枯黄的迹象,与苍翠的树叶相比,它们是秋日调色板上最先出现的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以秋日的色彩,是一种渐变色。

秋风拿着调色板,路再远山再高,它都会把人间绘出温暖。在田野里的人,打开秋天的画卷,读到了喜悦,读到了汗水,读到了勤劳……大地上沉甸甸的果实,是一个个圆满的句号。

查看更多>>
上一篇:黄姚古镇, 典藏一种山水... 下一篇:散文 | 稻花香
分享到:
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