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西江月》

2023-04-03 11:43 编辑:班觅海

丛飞网,丛飞,从飞,散文精选,古诗文,古诗词,诗人的故事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 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这又是一首醉中露傻的妙品。读了它,我们不仅闻到了一阵阵美酒的芳香,而且感到了一股股逗人的傻气。

  词的上片写醉意醉言,下片写醉态醉行,通篇围绕“醉”字做文章。“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这是写醉意。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可是一直不受重用。一一八二年始,他不得不闲居上饶农村,一住就是二十年。他的报国壮志无法实现,心情十分苦闷,只能借酒浇愁,每每在酣醉中求得一时欢乐,故言“醉里且贪欢笑”。“且贪欢笑”一语,包含了一言难尽的愁闷,流露了无数不得已而为之的痛苦。如果说,首句尚无多少醉意,那么,次句就醉意十足了。在诗人来说,闲居饮酒,寂寞无聊,有的是时间,可是,他却说出了与实情不一致的醉话:“要愁那得工夫”,可见醉意很浓了。酒瓶一打开,诗人就急于将自己的心灵浸入酒杯之中去避愁,不想再留出时间让忧愁来纠缠和折磨自己,这正反衬了诗人忧愁之深。醉汉免不了说醉话,出狂言。“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便是诗人醉后的狂语。《孟子》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对古书不能尽信,也不可不信;但诗人于此却一古脑儿加以否定说:近来才知道古人的书是不能相信的,凡是你相信了的地方,没有一处不是错的。诗人竟说出如此不合道理的狂话,看来真是醉得厉害了。然而,读者千万不可误会:这并非诗人真的对古书采取了一种虚无主义的错误观点,而是他不满现实的思想流露——在现实生活中,无所谓是非曲直,无所谓善恶邪正,用古书上讲的道理去衡量,一件也对不上号。因此,“信著全无是处”,是狂话,也是反话,是诗人醉中吐出的愤激之辞。

  读到词的下片,我们更感到诗人已经沉入醉乡了。一个醉倒于松树之下的老人,竟把松树当作朋友,与之对话,与之交流感情,这岂止是现出了一副可掬的醉态?简直是露出了令人发噱的傻相。一个“问”字,立刻将松树人格化,沟通了人与树之间感情联系的渠道;同时,也喷发出因醉而产生的傻气。“问”,是主体(诗人)向客体(松)传达意向;“疑”字的使用,则引出了客体意向向主体的回流,使松树更具人格特点,并通过“扶”字表现松树对诗人的关心和爱护,二者便发生了感情的交流。但是,这一切并不是真实的存在,而是诗人醉眼中的幻觉,因此,“松动要来扶”实际表现的是诗人的醉态。可是,诗人竟把幻觉当成了真实,出于“醉人不肯认醉”的好强心理,又做出了傻事:“以手推松曰去”——推开好心好意来搀扶他的松树,叫它走开。诗人于下片用“昨夜”开头,说明这一切令人好笑的事情都是发生在昨天晚上;但诗人一夜过后仍然如此陶醉,如此津津乐道。不但反映了诗人的宿酲未解,而且强化了诗人的“醉里贪欢”,极好地照应了作品的开头。诗人抗金救国的壮志不能受到别人的理解,闲居中只得醉卧松下,与松为友,这就更加深沉地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愁闷和寂寞。由此可见,词的下片写自己的醉态,决非闲笔,而是与上片意脉相通,是对作品主题更深入的开掘。

辛弃疾《西江月》原文及赏析王昌龄《西宫春怨》原文及赏析 谢翱《西台哭所思》原文及赏析黄庭坚《蚁蝶图》原文及赏析《苕之华》 - 《诗经》原文及赏析夏完淳《细林夜哭》原文及赏析 徐子云《算来寺内几多僧》原文及赏析戎昱《移家别湖上亭》原文及赏析 宋杰《秧鸡曲》原文及赏析《相鼠》 - 《诗经》原文及赏析  

查看更多>>
上一篇:黄庭坚《蚁蝶图》 没有了!
分享到:
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