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原创|芒种

2024-06-16 15:52 编辑:云彩间

丛飞网,丛飞,从飞,散文精选,古诗文,古诗词,诗人的故事

文/月下竹清

夜幕尚未完全退去,天边尚留一丝暗淡的星光,小明就已悄然起床,手提那盏摇曳的煤油灯,来到农具旁。他细致地用木贼草擦拭着铁镰刀上的铁锈,沙沙的摩擦声在寂静的清晨中回荡,偶尔还夹杂着几句他哼唱的小调,虽然声音略带沙哑,却足以将沉睡中的桐麦村轻轻唤醒。

随着东方的山头渐渐泛起鱼肚白,割麦的农民们踏着清晨的露珠,急匆匆地踏上了田间小路。麦地里,他们挥舞着锋利的镰刀,形成了一条条蜿蜒曲折的长龙,那动作恰似一条对称而优美的弧线。镰刀在麦穗间穿梭,时而缓慢,时而迅疾,不断地向西南的地平线推进,掀起一阵阵金色的麦浪。

小明的手法娴熟,效率颇高,半小时后便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然而,他们并没有太多的休息时间,因为必须在11点之前割完这片麦田。为了鼓舞士气,农民们会喊出简短的口号,那整齐划一的吆喝声在田野上回荡,传递着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午时的阳光已有些炙热,小明和农民们瘫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这时,他们的妻子和孩子们带着荷叶包裹的饭菜和瓦壶装的肉片汤赶来了。男人们狼吞虎咽地吃着,孩子们则在一旁眼巴巴地望着,口水都快流出来了。此情此景,不正是“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的生动写照吗?

午后的阳光更加炙热,但农民们没有停下手中的活计。男人们负责收割、运输、打麦、晒麦、入仓,女人们则忙着插秧苗。小明和王大力心疼妻子,一回到家就急忙戴上帽子,赶往田间帮忙。尽管丈母娘笑称他们性格急躁,但他们却无暇顾及这些,因为他们知道,芒种时节正是抢收抢种的关键时刻,“三麦不如一秋长,三秋不如一麦忙”。

插秧完成后,村里会举行一个祭神活动,祈求来年的麦子有个好收成。在屋前的麦场上,大力挥舞着鞭子,驱赶着牛拉着石磙一圈圈地碾压着麦穗,一颗颗饱满的麦粒从麦穗上脱落下来。小明则头裹毛巾,用大木锨将麦粒高高抛起,让它们在阳光下闪耀。晒了一整天的麦子必须在申时前入仓,这是他们多年的经验。

入仓仪式结束后,家家户户都会用新收的麦面捏成各种畜牲的模样,加入蔬菜调色后蒸熟,作为祭品献给神灵。然后,全村人聚集在大礼堂里,端上瓜果鲜肉和斟满青梅香酒的酒杯,虽然只是小酌几杯,但那份喜悦和满足却足以让人陶醉。

夜幕降临,一声高昂的号子响起,人们开始载歌载舞,庆祝这丰收的时刻。他们踏着欢快的节奏,像海潮一般向前推进,仿佛这股喜悦的力量永无止境。天蒙蒙亮时,人们又点燃了火把,那古老而深邃的歌声从树下鼷鼠的洞穴直达无边的宇宙。这几天的插秧和庆祝活动仿佛是一场狂欢节,没有人愿意错过这难得的欢乐时光。

然而,欢乐过后便是多雨的季节。农民们知道,春争日、夏争时,芒种节气是他们最繁忙、最辛苦也最欢乐的时节。他们将继续努力耕作,期待着下一个丰收的到来。



查看更多>>
上一篇:散文 | 他还是农村娃朴实... 下一篇:夜读散文 | 端午粽飘香
分享到:
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