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丨不幸才是人生最好的教师,因为生存是在深渊的孤独里
2018-07-03 01:57 编辑:郏水瑶
人,诗意的栖居
【真理的本质是非真理】
在作为整体的众在者中间,出现了一个敞开的地方。其中有澄明,有光亮……这一敞开的中心,不是被在者包围着;相反,澄明的中心,就像罕为人知的“无”一样,包围了所有的在者……
多亏有了此一澄明之所,在者才在某些变化的程度上被揭示。但是,在者也只有在澄明者的活动空间才能被遮蔽。我们遇见的以及遇见我们的每一在者,都以这种奇妙的对立方式出场:在出场的同时,它总是又把自己扣留在遮蔽之中。在者处于其中的开放空间本身同时又是遮蔽。遮蔽正以一种双重方式在众在者中间支配一切。
……遮蔽总是把自己遮蔽和伪装起来。这就是说,在者中间的敞开之地、澄明之所,决不是一个固定的舞台,帷幕老是悬而不落,上演着在者了无生趣的戏剧。相反,澄明之所只作为双重的遮蔽发生。在者的无蔽——它绝对不仅仅是一种实在的状态,而是一种发生。无蔽既非在者意义上的事物的一种属性,也不是这样一种命题。
……澄明以拒绝和伪装这一双重形式被永恒的遮蔽渗透着……真理的本质即无蔽性彻底被一种拒绝所支配。可这拒绝并非一不足或过失,好像真理是挣脱所有遮蔽纯然不杂的无蔽似的。真理果能全无遮蔽,那它就不是真理了。这双重遮蔽形式的拒绝,属于作为无蔽的真理的本质。真理的本质是非真理。这么说,无非是想用一种令人吃惊的尖锐性表明,遮蔽方式的拒绝属于作为澄明之所的无蔽。然而“真理的本质是非真理”这一命题,并不是要说,真理归根结底是谬误,也不是说,真理从来就不是它本身——即不是要按照辩证的说法,认为真理始终也是它的对立面。
【“此在”即“存在”的真理之定位】
用一个简单的名词表示“存在”这关涉人性和人对“存在”之敞开(在那里)的本质关系之特征,“此在”这个名称被挑选来代表人置身其中的那种存在领域……“此在”这个名词,既不代表“意识”一语,也不是指当我们说起“意识”时想到的那个“对象”。“此在”首先应被经验为而后应该被思作一个处所——即存在的真理之定位。
【“存在”就是时间,不是别的东西】
在《存在与时间》中,“存在”就是时间,不是别的东西:“时间”被称为存在之真理的第一个名字,而这个真理乃是存在的呈现,因此也是存在本身……
(希腊语)εi~val的意义是:表现出来,在场(tobepresent)而此一在场的过程,不知不觉和隐蔽地,有一种现在时式的绵延在进行着——用一个名词来说就是“时间”。因此,由于“时间”,“存在”才被显露出来。所以,“时间”便表示出“无蔽性”(unconcealmentness),也就是说,表示出“存在”的真理了。但是,我们这里所思考的时间,是不能透过存在者(Seindes)的变化过程而经验到的。
【真理的发生……】
真理就这样以澄明之所和双重遮蔽的对立形式而发生……无论何时也无论怎样,这种源始的冲突一旦发生,那对立双方,即澄明之所和遮蔽,就因此而彼此分离。因此,获得胜利的是冲突之场所的敞开。此一敞开的敞开性,即真理,只能是其所是,即是此一敞开性,当且仅当它在此一敞开中确立自身。敞开之境一定有某种存在者,敞开就是在这种存在者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保持它的永恒性。因此,敞开性拥有敞开,使敞开始终保持其敞开。在这里,确立和拥有都源于希腊词thesis,即无蔽中的一种确立。
靠着敞开之敞开性在无蔽中的确立,我们的思就触及了在此尚不能详述的领域。需要多加注意的只是:如果在者的无蔽本质无论如何属于在本身(参见《存在与时间》第44节),那么,在就以其本质的方式让敞开的活动空间(此的澄明之所)发生,并且将它作为每一在者都以其本己方式在其中涌出的场所而引导出来。
真理只有通过确立于冲突并在真理本身敞开的领域发生。因为真理是澄明之所和遮蔽的对立,所以就属于这里所讲的确立者。但真理本身并非预先就存在于某个星光闪耀处,只是后来才落入在者之中某个地方。这样的事只此一点就是不可能的:归根结底,是在者的敞开性首先为某处以及一个充满在者的所在提供了可能性。敞开性的澄明之所,与敞开之确立彼此依属。它们是同一个真理的发生的本质。
【哲学的终结与思的任务】
谈论哲学的终结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太容易从否定意义上把某件事情的终结理解成单纯的停顿,不再继续,甚至还可能理解成败落和式微。与此相反,我们所谓哲学的终结,恰恰是指形而上学的完成。然而,完成却不是指一种完善;作为这种完善的结果,哲学得以在它的终结处达到最高的完善……
“终结”一词的古义,指类似处所那样的东西,“从一个终结点到另一个终结点”,说的就是从一处到另一处。哲学的终结首先是一个处所,在这个处所,全部哲学史集结于它最极端的可能性中。终结作为完成,就是指这种集结。
在整部哲学史的历次转变中,柏拉图的思想总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形而上学即柏拉图主义。尼采标榜自己的哲学是倒转过来的柏拉图主义。其实,倒转形而上学的工作,在卡尔·马克思那里就已经完成。随着形而上学的此一倒转,哲学获得了它最极端的可能性。它已经走到它最后的阶段。在这意义上,哲学运思还在进行它的努力,不过这种努力仅仅是争取获得一种模拟性的复兴以及这种复兴的各种形式的变异。那么,哲学的终结最终是否就意味着其思想道路的中断呢?下这个结论还为时过早。
……我们忘记了,在希腊哲学的时代,哲学的一种决定性特征就已经出现:科学在哲学开辟的领域中发展起来。科学的发展同时又是科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确立自己的独立地位。这个过程就属于哲学的完成。这个过程的发展今天正在一切存在者领域紧张进行着。这种发展看似哲学的分化瓦解,实则正是哲学的完成……哲学已经变成人的经验科学了……这种科学与人作为行动着的社会存在相适应。因为科学乃是操纵人类劳作可能的计划和安排的理论。控制论把语言转变成消息交流。艺术则成为受控的控制信息的工具……哲学正在现时代终结。它在人类对社会行为之人性的科学态度中得其所哉。这种科学态度的基本特征,就是它的控制论,即它的技术特征……
哲学的终结证明是科技世界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秩序的凯旋。哲学的终结意味着以西欧思想为基础的世界文明的开始。
……也许有这样一种思,它比理性化过程持续的疯狂更清明,比控制论的忘乎所以更清明。可以断言,这种忘乎所以恰恰是极端的非理性。
也许有这样一种思,它超越了理性和非理性的区别,比科学技术更清明;它不计事功,但具有自己的必要性。当我们问及这种思的任务时,那么不仅这种思本身,而且关于这种思的追问,首先就是成问题的。从整部哲学史的传统来看,这就意味着:我们还亟须在思中接受教育……
那无蔽的圆融本身,eukukleos,曾被思作公开吗?
是否将代替《存在与时间》,把思想的任务这个题目理解为:公开和到场?
但是“公开”又来自何处?它是怎样给出的?在“兹有/给出”中说的是什么?
思的任务将是放弃以前的所思,把真正应该思想的事情决定下来。
(编辑:王怡婷)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查看更多>>
上一篇:弗洛伊德丨人的内心,既求... 下一篇:阿伦·瓦兹 | 不对痛苦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