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中秋月
2020-03-02 22:11 编辑:牧乐枫
三十年前,我的中秋节是在一张张邮票中度过的。
那时,还在部队服役的我,在中秋节的前几天里,总是把写好的一摞摞信,逐一贴上一张八分钱的邮票,等待着漫长的邮寄。那时候,总想在这个思念的日子里写很多很多的信,除了家中的亲人,就是我同窗几年的同学,还有儿时的玩伴,总想告诉他们我在外面过的很一精一彩,也总想知道,他们在家乡过得好不好。记得有一张邮票印着长城和边关明月的图像,印象特别的深,每每将它小心翼翼的粘贴在右上角的时候,思绪总用一种隐隐的触一动和飘飞的感想,想着收到这封信的主人看到我的中秋祝福时,会是怎样的情景,是否也会像我一样内心的激动?
那些年的每一个仲秋,基本上是在大海上渡过的。辽阔无垠的海疆上,战舰在巡航,像一座流动的神圣岗哨,守护著祖国的安详。仲秋的早晨,站在冰凉的甲板上,遥望无际的海平线,看太一一冉冉升起水面,红红的霞光四射,映照着内海晨早捕捞的渔船,凝视远处商船传来问候节日快乐的旗语,心中便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和温暖。尤其是仲秋的夜晚,战舰短暂的抛下锚链做短暂的停留,甲板船舷上挤满了战友,我们在靠月亮升起最近的海面,头顶一轮圆圆的秋月,品尝产自家乡的月饼,遥望望家乡的方向,那种思念心情,或许只有在漂泊的时候,才能体味得到。
每一条船都载满着思念,每一个身边的战友,都有一个只有在月圆之夜才能勾起思念的家。
时过境迁,几十年过去了,我踩着岁月的脚步,在路上行走,喜欢文字的我,每当中秋月圆之时,便想在积累的不算太薄的记忆册上留下点回忆和感想。我知道,流经千万年的时光,从古到今,从远到长,我们一直守候着同一个月亮。曾经有过“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的感慨,曾经在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生明月共潮声”的诗意中落泪,曾经沉迷于陶渊明“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四季顿悟。月有一一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同一个月亮之下,却有着各有千秋的故事,也正是这些情节不同的故事,才造就了一精一彩纷呈的曲折人生。
我喜欢家乡的月,因为它融入了我生命的全部,包括亲情、友情和一爱一情。记得儿时,每当月到仲秋傍晚,皎皎月光里,茂密的甜枣树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眼瞅着母亲把把父亲从集市上买来的几个月饼切成几角,一角角的分给孩子们吃。那个年代,家里日子拮据,八月十五能吃上一角月饼,可算得上是人间美味了。那是日子过得清苦,却也简单快乐着。
因为,我喜欢家乡仲秋淳朴的味道。
从我出生在这片神奇土地上的那一刻起,在我的脊背上,就被清晰刻上黄河儿女的铭记。这些年,无论我走到什么地方,接触多少异域风土人情,家乡的明月始终在心中。它和着黄河水的质朴和浑厚,夹在三角洲温润的沃野中,在入海口潮汐喘一息的档口,仔细聆听月光洒下的韵一律,感受上天赐予这块风水宝地的一份祥和,在这一时刻,才会真正感到作为黄河儿女的骄傲所在。
又是一年中秋月,又是一年月一团一圆。
深情的望一眼当空秋月,感觉它就像我三十年前粘满信笺上的那些邮票里情景,深深贴在我的记忆里,贴满身后走过的脚印里。
查看更多>>
上一篇:脚步 下一篇:半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