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精选|那时候过年(原创)
2021-02-15 08:18 编辑:云彩间
文/ 刘云海
说起那时候过年,有不道尽的话题,一个“吃”字贯穿始终。进入腊月,各家开始张罗办年货。年货办得多少,证明你家这一年收入好坏,通常好的人家鸡鸭鱼三样不能缺;再好点的,半个猪半只羊朝家里背。我们家没那么富裕,把米面准备好,买上几斤猪肉,还有鸡鸭各一只;再买些蔬菜类,加上白面粉这样就算办齐了。当然,鞭炮是要准备好的,它能驱邪气。大红枣,也早早选好两三斤,象征红红火火的意思。红枣做成“枣花”、“枣山”,枣花放在大馍上好看,大馍里面还有枣。“枣山”是山的形状,那时候小,没见过山,知道了山的形状是那样子。上了小学,课余时间在作业本上乱画,标了“山”的字样,老师发现后问我:“你见过山吗?”我红了脸答不出来。我只见过母亲做的“枣山”,真的山,想着也是那样就画了。
过年要穿新衣服,有句顺口溜:腊八吉兆,年景来到。小姑娘买花,小伙子放炮!女孩子穿得花枝招展;男孩子要有件新棉袄、新棉裤穿在身上。爆竹是男孩子手里的玩物,有用火点着爆响的、也有地上摔响的,没到年三十,村里就零零星星的响起爆竹声,过年的味道日渐浓了起来。记得第一次放炮是握在手里,点燃后也没想着扔掉,就这样炸了,手立即肿得像紫茄子。年三十晚上,要放三枚“关门炮”,蜡烛点起,房中通亮,贡桌上摆起枣山、大馍,敬天地古人。这一晚是不睡觉的,等着谁家放“长鞭”,就奔着方向去拾“蔫炮”,有时候为了个爆竹还和伙伴们干仗!捡到手的爆竹,拿回去集中起来,把包裹纸去掉,火药倒进准备好的砖槽内,用火点燃赏烟花。农村过年比城里热闹多了,正月初一那天不走远亲戚,只是门里人家相互走动拜年。年少的一早便整装待发,听谁家放了“开门炮”,就成群结队的登门来拜年,大娘、叔的叫着,有时还跪下磕头,那是为捞几个压岁钱。东家去了去西家,后来满条街凡是关系不错的也都跑一遍,这一年的邻居关系就没的说了!这一天,一家人一起热热闹闹吃顿好饭、团圆饭,白面馍拿在手上,看了又看这才咬上一口。平常是吃不到的,粗粮也一样,那时候红薯是农家的主食,地窖里屯的满满的,这样心里才感觉安稳。初二开始走亲戚了,嫁出去的闺女,首先要来娘家。篮子里少不了大馍、果品,有时还放些麻花、油条、煮熟的猪肉,满满的凸起,不然走到街上有人会说你家小气。
正月初二这天,能喝酒的绝不会空着肚子回家,划拳喝酒是男人的嗜好,有时候娘家人还专门找陪酒招待姑爷,伴着酒香整个人仿佛在云雾中,天南海北的吹牛,醉着说话,人生也就在这时候最快乐、最豪放!这天很晚才说回家的话,酒半醒着,套上驴车马车,带着一家大小哼着小曲往回赶。走时,娘家人还会把自己做的好吃的给女儿悄悄放篮子里一些,算是回礼,不然婆家人说风凉话。初三这天就安生多了,一般是前年有过丧事的人家在走动,对联也贴得很特别,紫色的,上面写白字。现在不那么讲究这些,一样当春节过。初四初五,自由随便,亲戚你来我往,沾边不沾边的只要感情好就来一趟,好酒好菜,算是这一年“喜出望外”吧!初六以后,一直到十五,亲戚朋友间还在走动,过年的味道绵绵不绝。十五这夜,放烟火的人家很多,同伴们会不停的跑着看,满天的红花蓝花,像是在梦里,默默祈祷这一年的好光景,就像天上的烟火一样五彩斑斓。过了年,很多人要到外面去闯荡,图个好兆头。正月十五过后,大多数人都能感到一种失落,是谁一把从火热的氛围中推了出去,到一个不情愿的地方打拼、捞取几个生活钱。年过后,每次就会等待下个不一样……相逢牛年,这次会不会有惊喜!
查看更多>>上一篇:蒹 葭 下一篇:散文精选|年味(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