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大锅菜

2023-02-14 11:47 编辑:云彩间

丛飞网,丛飞,从飞,散文精选,古诗文,古诗词,诗人的故事


文/关占彬

故乡位于冀中平原南部地区,是一个普通村庄,几乎没有什么特点。所有农事、炊事循规蹈矩,春种秋收,夏管冬藏;朋友来了有好酒,亲戚来了捏饺子,几百年的传统不变。


大锅菜属于炊事中的美味大餐,在两种情况下吃才有意义:一是红白喜事,二是逢年过节。

故乡的大锅菜主要有四种原料:白菜、豆腐、粉条,猪肉,缺一不可;佐料是:大葱、大蒜、生姜、八角、花椒,当然少不了油、精盐、酱油醋。

穷困年代很少吃。在我记忆里只有过年才吃上一顿。我家大年三十中午吃大锅菜,晚上吃饺子,也有人家相反,中午吃饺子晚上吃大锅菜。

好像记得母亲做大锅菜的技法,就是把白菜切碎,豆腐切成小指块见方,粉条先泡好捞出来,将锅烧热,滴上少许油,佐料先下锅扒拉两下,将切好的猪肉带点板油一股脑倒进去,翻炒几下,再将白菜豆腐粉条下锅。焖一小会儿,揭锅再翻炒,然后倒上水,轻火慢炖,一个钟头以后,大锅菜熟了,端上桌,就着馒头吃,觉得很美。逐渐富有之后,家里储了棉籽油,母亲不再吝啬,将豆腐过油,锅底油也多了,各种佐料更齐全,做出的大锅菜香味更好吃。

后来,更富裕了,村民沿袭老规矩,办红白喜事,中午必吃大锅菜。食材也是那几样,有时没有白菜换上冬瓜。有人早晨不吃饭或少吃,专等中午吃大锅菜。


大清晨,天上隐着几颗淡淡的星,村里几个做菜匠开始忙活:小推车、大案板、成包的白菜、猪肉、成盆的油炸豆腐、盛捆的红薯粉条,在大院里摆成一片。七尺长的灶台,九垠的大铁锅,此时先做早饭,早饭大多吃面条。早饭之后,开始准备大锅菜,四五个人分工明确,备上一瓮清水,两蒸笼馍头,各种炊具各就各位。十一点,灶火点燃,用的枣木疙瘩,油性大很旺,抽口烟工夫,大厨拿铁铲一敲锅沿,火候到了,小厨掂起一桶“金龙鱼”哗倒进一半,油刚冒烟,一海碗佐料倒进去,大厨拿铁铲搅几下,香气升腾,随后一盆红嘟嘟的猪肉疙瘩倾进去,用铁铲不停翻动,而后酱油、醋、食盐、料酒、搭上半斤香油,把猪肉炒得红光油亮,半熟状态就出锅了。将猪肉捞进大盔放在一旁。然后净锅,再倒油,佐以炒料,把大块白菜、油炸豆腐,浆泡好的粉条一齐下锅,翻炒几下倒上水,堆山漫海,这次用铁铲不行了,换上半大铁锹不停翻动,盖上笼盖,大火猛烘,半个小时,热气蒸腾,再掀开笼盖把猪肉倒进去搅匀,把两蒸笼馒头抬上大锅,换成中火。稍时,肉香入菜,周围的人嗅嗅鼻子,从感觉上认为大锅菜快熟了,催大厨小火慢炖。只待主人家大事完毕,执事总理一声令下,大锅菜出锅,肉鲜菜嫩,油汤汪汪,大家你一碗我一碗狼吞虎咽,吃起来那才叫过瘾!

从技法上看,与母亲做的大锅菜最大不同,是猪肉单炒,菜将熟再下肉缓慢焖炖,时不宜长,这样猪肉不易被水煮太久,失去鲜汁,吃起来劲道。所以这样的大锅菜才称得上真正的大锅菜。

在故乡地面上,做大锅菜大同小异,唯求色亮、味香、肉鲜、菜美。据传县城有一家专做大锅菜的厨匠班子,要价很高,做出的大锅菜诱人至涎,大锅莱一开锅,街坊四邻排队来吃,主人笑呵呵道:”美味不分家、美味不分家!”


我确信故乡大锅菜浸润着一地民风:因大藏拙,因众补寡;乐中见真情。它的长处不因某一食材或佐料多点少点影响品质。对剩菜也毫不吝啬,分给邻里乡亲共同享用,大家美美与共。曾见大厨发现菜食少了,抓过两颗白菜一切四瓣溺进锅底,又抓上一把精盐洒进去。欲堵住一些馋客的嘴。不是人孬,是风俗、笑料,大家看见了畅怀一乐,愿吃者可尽吃,并没有责怪的意思。

大锅菜在北方盛行,与南方无缘。北方人粗,饭菜也粗;南方人细,饭菜也细。在北京一家叫鱼窝棚的饭店吃过一顿东北大锅菜:大铁锅,竹箅子,上面放一条大鱼,倒上半盆子鱼汤,上面覆上白菜粉条豆腐,粉条宽的像皮带,白菜长的像鞋垫,豆腐寸方大,草编的笼盖,灶下用松木杠烧火,炖熟后,外加大饼配甜酱,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像在朔风怒吼的松林里野餐。而用南方淮扬风味的水晶白米饭配鱼肉丸子笋片汤滑润爽口,则让人忆起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故乡的大锅菜算不上精细,却蕴含着故乡淳朴、洒脱的人文精神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产一方菜肴,实则是一种地域文化。

故乡的大锅菜算不上精细,却蕴含着故乡淳朴、洒脱的人文精神。它不拘一格,共享的是大家一致喜爱的一种味道。

查看更多>>
上一篇:夜读散文 | 唯爱三千雪 下一篇:夜读散文 | 海棠花开(原创...
分享到:
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