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散文 | 教师节快乐:在奉献中绽放光芒

2025-09-11 20:22 编辑:云彩间

丛飞网,丛飞,从飞,散文精选,古诗文,古诗词,诗人的故事

文:毛根强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优秀电视剧《山花烂漫时》,由实力派演员宋佳主演,真实还原并展现了“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师德标兵”、“中国十大教育年度人物”、“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的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的生动事迹与崇高精神,剧情内容令人震撼。张桂梅老师创办女高的无私付出,她对信仰的坚定坚守与不屈毅力,她那份于艰苦中闪耀的浪漫,以及她人格魅力所散发的阳光、温暖与大爱—— 尤其是她为山区教育事业倾尽心力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触动人心,也让剧中诸多情节极具感染力。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这段誓词,字字铿锵,既是张桂梅老师对学生们的殷切期许,更是她自己教育人生的真实写照。十七载春秋,她拖着病体,将 2000 多名女孩送出大山、送入大学,让她们拥有了选择人生的权利;而她自己,却被 23 种疾病缠身,多次被送往医院抢救,行走时必须攥紧扶手,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前挪动。这位 64 岁的女校长,用贴满膏药的双手,在华坪这片土地上,书写了中国教育史上最动人、最壮丽的篇 

师者之魂,烛照人生

真正的教育,从不是知识的简单堆砌,不是将学生打造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场心灵与心灵的对话,一次灵魂的唤醒与生命的重建。张桂梅的教育实践,正是这一教育理念最生动、最深刻的体现。

为了让贫困山区的女孩们能有学上,她四处奔走,克服重重困难,创办了丽江华坪女子高中—— 这是全国唯一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专门接收那些因家庭贫困、观念落后而面临辍学风险的女孩。自 2008 年建校以来,这所学校就像一座灯塔,照亮了女孩们的求学之路。十七年间,这里累计将 2000 多名女孩送出大山,让她们走进了大学校园,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在 2025 年的高考中,华坪女高再次传来捷报:参考的 159 名学生中,有 150 人达到本科线,本科率高达 94.3%,其中 600 分以上的考生有 17 人,一本线以上考生 70 人。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故事 —— 原本可能在十五六岁就嫁人生子、一辈子被困在大山里的女孩,因为这所学校、因为张桂梅,拥有了追求梦想的机会;原本可能早早外出打工、在社会底层挣扎的女孩,因为教育的力量,得以站在更高的平台上,规划自己的人生。张桂梅用师者之魂,烛照着女孩们的人生,让她们的生命绽放出了别样的光彩。

当下,教育领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学校过于注重升学率,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一些教师缺乏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敬畏,将教学工作仅仅视为谋生手段,难以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而张桂梅的教育实践,恰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师者,当以灵魂唤醒灵魂,用爱与责任为学生的人生引路,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是师者之魂的核心所在。

使命担当,践行誓言

张桂梅的教育觉醒,源于她对山区女孩悲惨命运的深切痛心。在华坪县任教期间,她亲眼目睹了太多女孩因为家庭贫困、重男轻女的观念而被迫辍学:有的女孩成绩优异,却在父母的逼迫下放弃学业,早早嫁人生子;有的女孩渴望读书,却因为家里无法承担学费,只能背着行囊外出打工,在流水线上消磨青春。这些场景,像一把把尖刀刺在张桂梅的心上,让她坚定了一个信念:一定要为这些女孩做点什么。

有一次,她遇到了一个叫小娟的女孩。她聪明伶俐,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可因为父亲固执地认为“女孩子读书没用,不如早点嫁人换彩礼”,她被迫辍学,每天只能在山上放牛。看着小娟眼中对读书的渴望和无奈,张桂梅的心被深深触动了。那一刻,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心中生根发芽:“我要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让山里的女孩都能读书,让她们用知识改变命运!”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张桂梅踏上了漫长而艰难的“筹款之路”。她自己动手制作宣传册,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创办女子高中的初衷和山区女孩的困境,然后揣着宣传册,走遍了丽江的大街小巷,向企业、商户、爱心人士请求捐款。那段日子,她吃过无数次闭门羹,遭受过无数次质疑和冷遇,然而她从未放弃。

有一次,为了说服一家企业捐款,她冒着倾盆大雨前去拜访。雨水打湿了她的衣服,鞋子沾满了泥水,裤脚湿漉漉地贴在腿上。当她狼狈地出现在企业门口时,保安以为她是乞讨者,直接将她拦在门外。她没有争辩,只是默默地在雨中站着,任凭雨水顺着脸颊往下流。两个小时过去了,她的衣服早已湿透,身体冻得瑟瑟发抖,却依然没有离开。企业负责人得知情况后,被她的执着和真诚深深打动,最终同意为她捐款。几年间,她磨破了几十双鞋,说哑了嗓子,双脚布满了老茧和伤痕,终于筹到了创办学校的启动资金。

这份使命担当,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张桂梅用行动践行的誓言。在当下,部分教育工作者缺乏这样的担当精神:面对教育改革中的难题,选择逃避;面对学生成长中的困境,选择漠视。而张桂梅告诉我们,教育工作者当以使命为帆,以担当为桨,在教育的海洋中奋勇前行,才能为学生开辟出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

  无私奉献,诠释真爱

命运似乎对张桂梅格外苛刻,她身患心脏病、肺气肿、骨瘤等 23 种疾病,多次因为病情严重被送往医院抢救,每一次都在生死边缘徘徊。医生多次叮嘱她要好好休息,不能再过度劳累,可她总是笑着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就要为孩子们多做一点事。” 对她而言,学生就是她的生命,教育事业就是她的信仰。

华坪女高的学生大多基础薄弱,为了帮助她们赶上进度,张桂梅每天凌晨五点就起床,陪着学生一起早读;晚上十二点,当学生们都睡熟后,她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休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从未间断过。有一次,她因为心脏病发作,在讲台上差点晕倒,学生们都劝她去休息,可她喝了点药,稍微缓解后,又继续站在讲台上讲课。她说:“我多讲一分钟,学生们就能多学一点知识,多一分考上大学的希望。”

除了学业上的帮助,张桂梅更像一位母亲,无微不至地关心着学生们的生活和心理。有些学生因为想家、不适应校园生活而产生退学的念头,她就把这些学生带到自己的宿舍,给她们梳头、讲故事,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安慰她们、鼓励她们;有些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连基本的生活费都成问题,她就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拿出钱来资助她们,还四处奔走为学生们争取助学金。

学生小李就是其中之一。小李家里非常贫困,父亲去世得早,母亲独自抚养她和弟弟,生活的重担让母亲不堪重负,无奈之下,只能让小李退学去打工。小李得知消息后,偷偷躲在被子里哭了一整夜。张桂梅知道后,找到了小李,拉着她的手,温柔地说:“孩子,别哭,读书是改变你命运的唯一出路,你放心,学费和生活费的问题,老师来帮你解决,你只要安心读书就好。” 在张桂梅的帮助下,小李重新回到了课堂,最终考上了大学,成为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这份无私奉献,是最纯粹的爱,是教育者对学生最真挚的关怀。如今,有些教育工作者将教育功利化,把学生当作提升自己业绩的工具,缺乏对学生的真爱。而张桂梅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之爱—— 这种爱,不图回报,不计得失,只为让学生能拥有更好的未来。

团队力量,共铸辉煌

张桂梅常说:“华坪女高能有今天的成绩,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女高的老师们,才是我的榜样,是她们和我一起撑起了这所学校。” 在她身后,有着一群同样热爱教育、甘于奉献的老师,他们像张桂梅一样,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女孩们的梦想保驾护航。

华坪女高有一位男老师,结婚时学校给了他婚假,让他好好陪伴新婚妻子。可他心里始终惦记着学生,担心自己离开后,学生的课程会受到影响。于是,在新婚的第二天,他就告别妻子,早早地回到了学校,站在了讲台上。当学生们看到他时,都惊讶不已,随后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他笑着对学生们说:“你们的学习不能耽误,这比什么都重要。”

还有一位女老师,长期超负荷工作,身体早已不堪重负,后来被查出体内长了肿瘤。医生建议她立即手术,好好休养,可她放心不下学生,一直拖着不去医院。直到有一次,她在讲课时疼得实在受不了,额头直冒冷汗,学生们强行把她送到了医院。手术结束后,她只休息了短短几天,就不顾医生的反对,再次回到了学校。她说:“我放不下我的学生,只要能站在讲台上,我就觉得踏实。”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无私奉献的老师,华坪女高才能在十七年间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正是因为有这样强大的团队力量,才能让无数大山女孩的梦想得以实现。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有些学校的教师团队缺乏凝聚力,老师们各自为战,难以形成教育合力。而华坪女高的教师团队告诉我们,教育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一群人的并肩作战。只有凝聚团队力量,才能共铸教育的辉煌。


教育智慧,塑造灵魂

张桂梅的教育方法,看似朴素简单,没有复杂的理论支撑,却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智慧。因为学生基础薄弱,她带领老师们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通过大量做题来巩固知识、提升成绩。有人质疑她的这种方法,认为会加重学生的负担,扼杀学生的创造力。面对质疑,张桂梅含着泪解释:“别人说做题对孩子不好,我们也知道,可我们没办法啊!我们的学生基础和城里的孩子差太多了,只有通过多做题,才能让她们熟练掌握知识点,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如果不这么干,我的学生就上不了浙大、厦大、川大、武汉大学,就没办法走出大山。”

她的教育智慧,不仅仅体现在提升成绩上,更体现在对学生灵魂的塑造上。她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意志,通过每天的晨跑、宣誓,让学生们树立自信,培养坚忍不拔的精神;她经常给学生们讲自己的经历,讲大山外面的世界,让学生们拥有远大的志向。在她的影响下,学生们不仅学会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

真正的教育,至少需要完成四个维度的使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让他们拥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教授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想象创新的能力,让他们敢于突破常规;唤醒学生生命的价值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意义。最终,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自己命运的掌舵者,能够自主选择人生的方向。

当下,有些教育工作者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出现“高分低能” 的现象。而张桂梅的教育智慧提醒我们,教育要兼顾知识传授与灵魂塑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生命影响,光芒传承

张桂梅的教育成果,从来都不只是一张张亮眼的高考成绩单,更体现在学生们的人生选择和价值追求上。如今,她的学生们遍布大江南北,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有人投身军营,穿上军装保家卫国,用热血守护祖国的边疆;有人身着白衣,成为一名医护人员,在抗疫一线、在病房里救死扶伤,用爱心和责任守护生命;还有人选择像张桂梅一样,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将这份教育的火种传递下去。

“老师,我会像你一样,把这份光传下去。” 这是一位学生在毕业时对张桂梅的承诺,简单的一句话,却充满了力量,也是张桂梅教育精神的最佳注解。曾经的学生 “三冠王” 丁王英,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华坪女高任教。当她回校看望张桂梅时,紧紧握着张桂梅的手说:“老师,以前你保护我们,现在换我来保护你,换我来守护这所学校,守护更多大山里的女孩。”

这就是爱的传承,是教育的终极价值—— 用一个生命照亮另一个生命,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张桂梅用自己的生命影响了学生的生命,学生们又用自己的生命去影响更多的人,就像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散,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多的光芒。

在当下,教育的传承面临着挑战:部分年轻教师缺乏对教育精神的理解和认同,难以将优秀的教育理念传承下去。而张桂梅和她学生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的传承需要用生命去感染生命,只有让教育精神在一代代人之间传递,才能让教育的光芒永不熄灭


时代呼唤,教育家精神

今天的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时代,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为民族未来奠基的重要使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迫切需要像张桂梅一样拥有“教育家精神” 的好老师。

这种教育家精神,是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是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都始终坚守在教育一线的执着;是对学生的无私关爱和负责,是把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放在首位,甘愿为学生付出一切的奉献;是对教育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创新,是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智慧。

拥有教育家精神的老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能力的培养者。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拥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创新创造的能力;能够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帮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当下,教育领域存在着诸多问题: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教育差距较大;部分教师专业素养不高,教育教学能力有待提升;教育功利化现象严重,忽视了教育的本质目的。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拥有教育家精神的老师。只有越来越多的老师拥有教育家精神,才能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时代呼唤教育家精神,呼唤更多像张桂梅一样的燃灯教师。他们就像黑暗中的明灯,能够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就像春雨,能够滋润学生的心田;就像蜡烛,能够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奉献之光,永恒绽放

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培养更多拥有教育家精神的优秀教师,国家也在不断努力:一年来,教育部大力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开展教师教育创新机制改革试点,优化教师培养体系,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首批“国优计划” 毕业生走上中小学教师岗位,他们带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从本科提升到研究生层次,吸引了更多优秀的人才投身教育事业;中西部地区迎来了近万名 “优师计划” 首届毕业生,有效缓解了中西部地区师资短缺的问题,让更多山区的孩子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这些举措,都在为培养更多像张桂梅一样的优秀教师铺路搭桥,都在让教育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如今,张桂梅的学生们遍布大江南北,她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践行着教育家精神,传递着奉献的力量。“老师,我会像你一样,把这份光传下去。” 这句话,已经成为无数华坪女高毕业生的共同追求。

张桂梅的身影,就像山间的桂树,默默绽放,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芬芳;又像雪中的梅花,在严寒中傲然挺立,展现出坚韧不拔的品格。她的奉献,不是简单的牺牲,而是超越了个体生命局限的永恒绽放—— 她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无数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的道路上奋勇前行;她的故事,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成为教育史上不朽的传奇。

在奉献中绽放光芒,这不仅是张桂梅的人生写照,更应该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追求。师者,要以张桂梅为榜样,传承教育家精神,用爱与责任担当时代重任,在教育奉献中永远绽放光芒

查看更多>>
上一篇:原创散文| 奶奶家的篱笆 下一篇:午读散文 | 纪念抗战80周...
分享到:
微信扫码关注: